如果不降爵,隻需要三四代,那就能折騰出數以百計的親王、郡王了,而且這些人也不止生一個兒子吧,長子承爵,其他兒子也可能會降低一等封爵,到時候麻煩就大了。
不過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王一脈提出這件事,實在有點不智,反而便宜了東宮……李淵瞄了眼封倫,琢磨這是封倫自己的主意,還是房玄齡、杜如晦、淩敬勸二郎的。
事實上,現在的李世民一肚子的氣,他的確與房玄齡、杜如晦、淩敬商量過,最終的決定還挺狠,所有無功的郡王全都降為縣公……這也意味著再往下縣候、縣伯、縣男、縣子,四代之後就是平民了。
當時在場的還有其他幕僚,封倫就在其中……天策府內,封倫的地位極高,畢竟是正兒八經的宰輔,參與天策府內部很多秘事,隻是因為他曾經與李善有怨,所以李世民沒有讓其知曉李善的身世。
而這件事就是封倫在沒有提前告知李世民的前提下向李淵建言的,事後倒是有理由解釋……這種事還是讓陛下來做的好,殿下何必背這種黑鍋呢?
李世民還真不好說什麼,因為這個建言在天策府內部,最早就是封倫提議的。
坐在後麵半閉著眼睛養神的裴世矩瞥了眼封倫,在座眾人中,隻有他與封倫是前隋重臣,他也非常了解這位同僚,這是個很能觀望時勢,同時喜歡幾邊下注的家夥。
前隋時候,封倫得楊素讚譽,還娶了楊素的堂妹為妻,但楊素病重,封倫立即與楊素的政敵蘇威攪到一處,等到蘇威被隋煬帝楊廣不喜,封倫又迅速攀上了最得楊廣寵信的虞世基的大腿。
即使後來宇文化及江都弑帝,後北上在中原地區連續兵敗,被宇文化及任命為內史令的封倫頓足濟北觀望局勢,最終在宇文化及、李密都敗北的情況下才最終選擇了投唐。
兩邊爭論了很長時間後,李淵最終決定了暫時擱置。
現在隻剩下了最後一件事,關於邯鄲王李懷仁回朝後,靈州行軍道總管的繼任人選。
而這時候,門下省侍中陳叔達從袖子中取出了一份奏折,“陛下,適才剛剛才收到的靈州道行軍副總管酂國公竇軌的奏折。”
裴世矩不由得心裡暗罵,陳叔達這廝捧秦王的臭腳倒是挺殷勤的!
想想都知道,自己也是門下省侍中,卻沒見到竇軌的奏折,顯然是被陳叔達隱了下來,明顯是針對自己的。
靈州道行軍總管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但有資格繼任的人選卻是不多的,這幾日裴世矩多番勸說,才使得太子李建成最終選擇支持代州總管代國公李靖。
但還沒等李建成的舉薦說出口,人家陳叔達就出手了……其他人未必有數,但裴世矩心知肚明,肯定是李善留下的後手,這是那廝一慣的手段。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