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抵達的秦王李世民,之後是在太極宮外辦公的諸位宰輔,太子李建成是最後到的,李淵打量了幾眼,的確頗有憔悴之色。
李淵略略將事情了一遍,歎道:“苑君璋複攻馬邑,得數萬突厥之助,偏偏李神符、劉世讓糾纏不清。”
裴寂回頭看了眼堂兄裴世矩,“已然十月,突厥還能大舉南犯?”
“曾有先例,但少之又少。”裴世矩搖頭道:“北地多在十月中下旬降大雪,氣候寒冷,突厥部落需尋水草豐盛之地度冬,若是久攻馬邑不下,隻怕人心渙散。”
李世民是心中有數的,昨下午就得到淩敬詳細的稟報,知道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突厥是不是真的會南犯,而是在於適才李淵之歎……劉世讓、李神符之爭。
去年山東戰事,李淵任命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讓與李道玄頗有間隙的東宮嫡係史萬寶擔任副手……這一次也差不多,李神符任名義上管轄河東道的並州總管,但劉世讓卻拿到了經略馬邑的權力,兩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上下之分。
李淵實在心煩的很,江南戰事膠著,一時間沒什麼進展,苑君璋引突厥再次攻朔州,李懷仁急奔報信,而劉世讓居然還在和李神符扯淡!
和其他人不同,李淵很確定李善情報的準確性,因為李善在信中隻提了兩件事,其一是劉世讓、李神符之爭,其二是點出了苑孝政這個人。
將信粗略的看了一遍,李淵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河東局勢,權責不明,劉世讓、李神符互相敵視,這裡麵有私人恩怨,但也有權位之爭……特彆是高滿政投唐之後,朝中頻繁提議複設代州總管府。
代州總管是能與並州總管並駕齊驅的,李神符絕不希望看到劉世讓上位……所以才有了此次之爭。
所以,李善這封信的意思就一個,需要確定一個主事人……這也是如今還在雁門的李善要裝糊塗耍賴皮的根源,誰知道李淵會選誰?
沉默了片刻後,李淵的視線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河東戰事,何人總理?”
殿內眾人,有人將視線投向了李世民,畢竟軍事上秦王向來當仁不讓,也有人看向了裴世矩,對抗突厥,這位資曆最深,又有選曹之能。
李世民的眼角餘光瞥了瞥對麵的太子,挺直身軀,拱手正色道:“數萬突厥南下,劉世讓奉父親之令經略馬邑,理應由其主持。”
“父親所詢河東戰事,非僅馬邑一地。”太子李建成搖頭道:“襄邑王叔去歲八月,於汾水、沙河兩敗突厥,生擒乙利達官,繳獲頡利可汗所乘戰馬與鎧甲,進獻報捷。”
將太子、秦王都叫來,不管議什麼事,都這模樣,大家都心知肚明,李淵更是無語,轉頭看向了裴世矩,“弘大?”
裴世矩笑著:“雖劉世讓得陛下授意經略馬邑,但並州總管理應總理河東戰事,如若陛下另有所選,可加河東道行軍總管一職。”
殿內好幾位都在腹誹,這老狐狸倒是會一推三五六……並州總管向來是河東第一人,而李唐建國以來,行軍總管當方麵之責,非皇族不可任之,李孝恭、李世民、李建成、李瑗、李道玄都曾經擔任過此職。
裴世矩隻是順水推舟,並不表達自己的意見……偏偏還給出了個可行性很高的建議。
“河東道行軍總管?”李淵喃喃低語幾聲,如果另設行軍總管,倒是能壓得住李神符、劉世讓。
李世民咳嗽兩聲,“父親,若馬邑失陷,或許突厥轉功雁門,孩兒願坐鎮河東。”
“襄邑王叔驍勇善戰,何許二弟親自坐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