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霍去病在曆史上的記載並不多,因此《漢武帝》裡很多都是原創劇情,你怎麼看待這些劇情?”
第二天,《漢武帝》播放第41集,蘇哲飾演的霍去病被漢武帝看中後,讓他成為侍衛,帶回宮中親自培養。
【他身材太完美了,那腹肌、那胸肌、那人魚線,我不行了!】
一邊為了國家和百姓,拚命提升自己的本領,想要未來上陣殺敵;
另一邊小鹿亂撞,沉浸在和女主的愛情拉扯中。
而《資治通鑒》記載,霍去病自信拒絕了:
對比太明顯,以至於很多《風中謠》粉絲都說:
【完了,看完蘇哲,看不進去《風中謠》了。一想到匈奴人還在殺戮百姓,這倆人卻在親親我我,就感到彆扭。】
【怎麼辦?我既想看《風中謠》的劇情,看女主和男一男二的拉扯,又想看蘇哲。】
【因為腹肌?】
他就像學者一般,認真提出自己的觀點:
“外戚出身是實話,後麵一句話也承認了他們的才華,任何人看到記載都不會真的看不起衛霍。我感覺,這更多在黑武帝。”
漢武帝其實是個昏君,也就運氣好,衛子夫自帶兩張ssr,全靠他們自己爭氣,讓他實現了豐功偉業。
【陛下!我是你失散已久的小公主啊!】
【接近什麼?霍去病因為爭風吃醋才上戰場是真相?】
除了發癲的粉絲外,也有觀眾在比較兩部劇:
【我不喜歡看曆史劇,太無趣。防噴:看劇就圖個樂子,想學曆史為什麼不看史書?但看到蘇哲後,我決定追下去了,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胸肌!】
他隻是在默默無聞時,就成長為天下無雙,隻缺展現的機會而已,而不是臨上陣才突然突破。
蘇哲立即精神起來,侃侃而談:
接下來的時間裡,在朝堂交鋒、主父偃推行推恩令之外,便穿插著蘇哲默默訓練、思考、提升的鏡頭。
【其實蘇軾也罵過衛青,比這還臟!《衛青奴才》中造謠衛青給漢武帝舔痔瘡上位)】
“咳咳,今天先不論文武之爭。但很多人覺得《佞幸列傳》在黑衛霍,但我們仔細品品——”
考慮到按照正常曲線,《風中謠》今天的收視率能達到3.0,說明至少有0.2的觀眾被《漢武帝》吸引走了。
【雖然我也不敢相信,但剛才查了,蘇哲說的沒錯,《佞幸列傳》中說:“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這倆絕世將星,ssr級人物,怎麼成了幸臣?】
“如今我大漢和匈奴的戰法,都是古人沒遇到過的,如果照本宣科,照搬戰車時代的陣型,隻會被匈奴來去如風的騎兵擊潰。”
【啊!霍去病,媽媽愛你!】
過了一天,蘇哲也按照約定,和陳展鴻等演員一起接受網絡直播采訪。
準確地說,被蘇哲吸引走了。
“好!”漢武帝大喜,賜予蘇哲一匹駿馬白義),讓他認真打磨騎兵技術,學習騎兵戰法。
第40集結束後,《漢武帝》實時收視率瞬間抬升至3.5,蘇哲飾演的霍去病形象,在大眾心裡瞬間代替了崔澤安。
在所有人的不解中,他解釋道:
“武帝從馬夫、私生子中提拔出衛霍兩名將星,怎麼看都是伯樂與千裡馬的故事,足以作為明君的證明。”
一群亂七八糟的彈幕,看得蘇哲很無語。
先重用,再展現才華,就是運氣好;
先發現才華,再重用,就是知人善任。
崔澤安飾演的霍去病卻是曆史人物,在彆人詢問他相關問題時,卻表現得對曆史細節毫不了解,頓時受到了彈幕的嘲諷。
【服了,陳展鴻都有媽媽粉?】
【媽的,這幫文人有病吧?黑那些囂張跋扈的武將就罷了,衛青這種民族英雄,個人品性也完美的武將都黑?】
【是啊,對比太明顯,蘇哲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崔澤安是“為了你,負了天下又如何”!】
通常來說,都是劇中cp一起掃樓,也是cp粉的狂歡日。
就是打仗看謀略,不用學古人的兵法。
【宋導很懂啊!這特寫鏡頭,我喜歡,請多來一些!給攝像師加雞腿!】
這一般是網絡平台采用的宣傳手段,但h省衛視比較與時俱進,也采用了。
這是蘇哲和宋獻中討論出來的劇情。
過了一會兒,他也問起蘇哲對霍去病的人物理解,並詢問:
但輿論卻沒有完全消停,隻在暗處洶湧著。
因此,《風中謠》的當天收視率竟然下降至2.8,破三失敗。
順序很重要——
蘇哲將這些有趣的細節一一道出,聽得主持人和觀眾們都傻眼了:
【蘇哲這麼細?】
改了好多遍。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在《佞幸列傳》裡的解析,是我自己原創的,反正我在全網沒找到和我一樣的觀點,即不是為了黑衛霍,是為了隱晦地黑武帝。當然,也可能我讀書少,沒讀過類似的觀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