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考了一下,陳小二最經典的幾個小品,《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吃麵條》《羊肉串》《胡椒麵》等,都很久遠了,但放在現在也不過時。
divcass=”ntentadv”不過按朱時茂的話,陳小二“這鼻子、這眼睛、這腦袋瓜子,那是幾千年才出一個啊”,像他這種形象,“小偷小摸啊,不法商販啊,地痞流氓啊,不用演,往那兒一戳就行了”。
彆看“幾千年就出這麼一個東西”,這“東西”蘇哲還真替代不了!
蘇哲思來想去,自己也沒法飾演陳小二的角色,倒是朱時茂的角色,非常適合他。
“畢竟我這張臉啊,和濃眉大眼的朱時茂一樣,一看就是主角,是正麵人物!”
蘇哲“無奈”地歎息:
“哪怕演個反派楊康),觀眾都更喜歡我,我能怎麼辦呢?”
難道他要找到一個“陳小二”,然後自己演朱時茂的角色嗎?
蘇哲撓頭想了想,並不想這麼做。
和《主角與配角》裡一樣,蘇哲這人啊,除非迫於無奈,否則就想演主角!又有誰不想演主角呢?)
畢竟第一次上春晚,自己出劇本,當配角,卻用來捧彆人,總感覺有些怪怪的。
而且當配角,可沒法增加【小品之王】的進度。
“小二,咱有機會再見吧。”
蘇哲下定決心,開始扒拉本山大叔的作品:
《賣拐》係列、《白雲黑土》係列、《拜年》《牛大叔提乾》《紅高粱模特隊》……
“也不合適啊!”
蘇哲有點無奈,本山大叔的經典形象是農村大叔,有的狡猾,有的淳樸,但都不適合蘇哲。
他思來想去,終於猶豫地寫下三個字——
《不差錢》。
這幾乎是本山大叔在央台春晚的收山之作後來還有個《同桌的你》),重回巔峰,讓徒弟小沈陽一夜成名。
可以說,小沈陽是最符合“一夜成名”定義的人——
除夕夜前,默默無聞;除夕夜後,天下揚名!連國師都找他拍了一部大爛片。
這個小品裡麵,本山大叔依舊是個狡猾的農民形象,但和其他巔峰期的小品不同,這個小品最出彩的人物是小沈陽。
“我演小沈陽的角色——那個娘娘腔服務員?”蘇哲撓撓頭皮。
這個小品,無論是質量,還是對主演的加持,都值得一抄。
但問題在於——
“我不想演娘娘腔啊!”
小沈陽為了成名,演啥都行,但蘇哲卻是頂流偶像,是圈內大老板,演楊康這種帥氣反派沒問題,但演娘娘腔?
本來偶像就容易被罵“娘”,他擁有圈內第一猛男的稱號,才幸免於難,哪怕是黑子也不敢說他不夠爺們兒。
但演了這個角色以後,會不會被黑子故意用切片黑他?
蘇哲撓撓頭,心中暗道:
“要不然還是抄開心麻花吧,三冘月駦雖然胖若兩人了,但畢竟是曾經的軍藝校草,更適合我。”
春晚上的《扶不扶》《投其所好》《今天的幸福》等,《歡樂喜劇人》裡的《熱帶驚雷》《感染者》《小偷在哪兒》等,都還不錯。
蘇哲隨手寫了一個《扶不扶》,心中猶豫:
“是上限更高的《不差錢》,還是更穩的《扶不扶》?”
《扶不扶》在曆屆小品中收視率中排名第十,僅次於第九的《不差錢》,但考慮到越往後收視率越低,可以算同級作品,隻不過加成確實沒小沈陽高。)
蘇哲一時無法做出決定,乾脆將兩個劇本都寫下來,收好,心中暗道:
“乾脆都排出來,看看現場效果再說吧。”
而且還要看搭檔,這兩個小品和蘇哲之前抄的不同,都必須有強大的演技,才能演好。
比如沈馬都擁有非常出色的演技,本山大叔更不用說,妥妥的影帝級。
“可我找誰呢?”
蘇哲暗自思忖著:
《不差錢》需要找到合適的人來演本山大叔、畢姥爺、丫蛋的角色,都不好找;
《扶不扶》的人物關係更簡單,交警隨便找個人就能演,甚至可以找個明星讓他露露臉,隻需要找到人演馬麗的角色就行了。
“算了,先寫劇本吧。”
等他終於抄完劇本,回到會議室以後,發現一眾演員討論得十分激烈。
蘇哲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為了證明自己,他們絞儘腦汁,竟然真的想到一些更有趣的包袱。
不過具體效果,還要拍攝時再看。
蘇哲安撫他們:
“不要著急,包袱不一定是逼出來的……”
範永還處在頭腦風暴的狀態中,本能接梗:
“還有剖腹產?”
眾人大笑,蘇哲也忍不住笑了:
“也有在愉快的過程中脫口而出的。你這個狀態就不錯,繼續保持!”
他拍拍手,鼓勵道:
“咱先按照劇本拍一遍,一旦你們有更好的包袱,就再拍一遍,後期慢慢選!大家不要有壓力,無論最後有沒有采用,我都會說這是集體創作。放心,我不缺這點名聲。”
他可不會一邊動員集體創作,一邊將功勞全部攬在自己身上,明裡暗裡宣傳“蘇哲儘力了,隊友cjb”。
他都這麼成功了,還出去說“我比這幫笑星更會寫包袱”,除了炫耀以外還有什麼用?
但圈內有很多人看不透這一點,為了吸引一點關注無所不用其極,連好朋友都能背刺,站在山上就不下來。
蘇哲不是這種人,他的態度立即讓眾人心中感動:
“蘇總放心,我們一定寫出好包袱,不辜負你的信任!”
“走,咱再排一遍,隻有多排練,才能找到更好的包袱。”
開心麻花的秘訣,就是在一遍遍現場演出中找到更好的包袱,所以前期作品細節驚人,經得起反複回味;後期就拉胯了,因為成名了,沒時間慢慢打磨。
這些笑星也懂得這一點,紛紛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狀態,找到最好的包袱,讓《唐探》變得更好!
這不是為了報答蘇哲,而是為了他們自己——
既然蘇哲願意在宣傳中尊重他們的貢獻,那他們拿出最好的包袱,就能受益更大的名氣。
這就是懂得分享的好處。
蘇哲對軍心士氣十分滿意,拿出兩個劇本,問他們:
“我以前寫過兩個小品劇本,但找不到人配合上春晚,你們有合適的笑星推薦嗎?”
他們拿起劇本傳閱,看完後卻陷入了沉默。
“怎麼了?不好笑嗎?”蘇哲有些不安,難道這兩個劇本不適合這個世界?水土不服?
一眾笑星苦笑道:
“很好笑,但有些過於好笑了。”
“我們更好笑,演了十幾年小品,和這個劇本比起來,連根毛都比不上。”
“放棄了!就憑我這個小卡拉米,憑什麼寫出超越蘇總的段子?”
“擺爛吧……”
蘇哲:???
因為這兩個劇本,他好不容易鼓舞到100的士氣,突然就降到0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