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矛盾_隆萬盛世_线上阅读小说网 

1279矛盾(1 / 2)

“有礦。”

李如柏雙眼放光說道,老哥說了這麼多,他也不是笨蛋,自然就想到了。

“哈哈.”

李如鬆大笑著點點頭,繼續說道:“這次你出去,順便查查附近那裡出產寶石,儘快控製那些礦場。

你要知道,大明的那些礦山都是朝廷的,因為需要才會允許開礦,產出也多是朝廷自用。

像寶石礦這種,還沒人聽人說過。

隻要咱們能搶先占下緬甸的寶石礦,還有那些出產金銀的礦山,那可不就有源源不斷的財富進賬。”

“對對對,還得是大哥看的遠,我這就帶人出去把礦山占了。

指不定還有多少人惦記這些礦山,就雲南那邊就有不少商人每年都往這邊跑幾趟,怕是早就在打這些礦山的主意了。”

李如柏這會兒也有些急了,雲南那幫坐地戶,怕是早就對緬甸的這些資源眼紅得緊,隻是礙於緬甸有自己的王朝,自己的手伸不進來。

以後,這裡成為大明的土地,那幫人肯定要拾掇著沐王府那邊想辦法過來搞礦的。

誰想要吃獨食,肯定繞不開雲南的土皇帝沐家。

就算現在緬甸的土皇帝成了他們李家,可也不能和沐王府鬨得太難看。

惟一的辦法,就是搶在沐家前麵把這些礦山搞到手。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就是這個道理。

大明從立國開始,對於開礦的總體政策就是禁礦,因為在朱元璋看來,開礦的利潤可比種地高太多了。

要是運行民間開采礦山,那大家都為了利益奔著挖礦去了,誰還會安心種地?

而且,開采礦石許多時候還會損害農田,和他的基本理念相悖。

大明,終究是以農業為本的國度。

最起碼,朱元璋是這樣想的,所以對於工商業的政策,和禁礦政策一樣,都是偏向於保守。

除了開國那段時間因為需要商品流通,短暫支持了一陣子,之後就以戶籍的理由開始大肆限製。

隻是限製,不是完全禁止。

因為朝廷也需要商人溝通市場,販運貨物滿足百姓的基本需要。

對於開礦,一般都是以朝廷為主導,朝廷需要什麼就開采什麼,並不以獲利為主要目的。

民間開礦也多是鐵礦為主,生產農耕器具,限製頗多。

當然,雖然朝廷禁止民間私自開礦,但麵對礦山的暴力,地方上許多時候都選擇陽奉陰違,私下裡偷偷開采。

而之後的明朝曆代朝廷,也大多支持朱元璋的理念,特彆是擔心礦工聚集而生出事端來。

明朝時期的礦業和現今的礦業最大不同在於,安全性非常低,礦難風險遠高於現今,所以當時從事開采礦業的人普遍被視為豁出性命的亡命之徒。

比如明末遼東亂起,經略熊廷弼就非常排斥招收礦工。

他認為礦徒們窮凶極惡、唯利是圖,難以馴化管理成軍,還容易惹出禍端。

這點,就和戚繼光的理念完全相悖。

戚繼光更看重礦工的凶悍脾性,再有相互的協同性,可以讓他設計的軍陣能夠相互協調運轉,造成最大的殺傷力。

可以說,各人對此有各人的看法。

戚繼光知道礦工凶悍,但都是為了財,所以以利誘之。

而熊廷弼則隻看到礦工桀驁難馴,所以就完全排斥他們。

在他眼裡,這樣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維護利益必然會抱團抵抗朝廷的管理、封禁,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而在曆史上,從明初到明末,礦工鬨事就屢禁不止,例如正統年間爆發的葉宗留、鄧茂七起義就是朝廷為解決財政問題開礦引發的礦工作亂。

此後成化朝、嘉靖朝均為解決財政困境而複開過,但是都因為礦工騷擾而再次禁絕。

所以到了萬曆朝,官員們總體來說依舊反對開礦,畢竟在他們眼裡那就是個容易引發時段的地方,如果禁礦就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有這種思想存在,所以他們反對反對開礦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下麵一些地方私自開礦,其實還真多和朝中大臣關係不大,也多是下麵人在做。

當然,他們禁礦,還有一個比較敏感的事兒,那就是礦稅,說起來也是屬於大明朝的工商稅。

不管是成化朝還是嘉靖朝,亦或者後來鬨出巨大風波的萬曆朝,朝臣們,特彆是南方的朝臣們最敏感的其實就是擔心朝廷、皇帝因為礦稅而對工商行業打主意,征收工商稅。

北方士子稍好,南方士紳經商成風,要是朝廷嚴格收稅,那就會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

反正此時的大明就是這樣,朝廷和民間都有開采一些礦山,但是總量有限,能滿足自身需要即可,並沒有大規模開采各種自然資源。

魏廣德當然知道工業發展離不開礦山開采,但他做的更多的還是溝通商貿,通過貿易賺錢。

現在國內的礦產資源還是能保持供需平衡的,所以他是根本就沒往開礦這方麵去想過。

畢竟,後世開礦引起的環境汙染,還有礦山的安全性,他很清楚,所以他對開礦並不十分熱衷。

煤老板的傳說,他聽說過,但那不過是特定時期的產物。

之後幾年又有多少人還注意到這個群體,大多都因為各種原因逐漸消失了。

這次稍微注意緬甸,還都是馮保的提議。

在他習慣的思維裡,都是在國外募人挖礦,至於汙染和安全,跟他有什麼關係。

而李如鬆知道朝廷對於礦山的政策,也就是打算搞個既成事實。

一直都存在的礦山,就算大明管理這片區域,也不能說停就停,說禁就禁。

所以,他有把握讓這些緬甸的礦山繼續開采,為他們李家賺取源源不斷的財富。

李家就在這裡,再有京城的支援,根本不怕雲南沐家。

大不了分出一部分利益給京城那邊的人,反正李家還是有得賺。

“多帶些家丁過去,到時候占下礦山就讓家丁帶人守在那裡,彆管是誰都不用管。”

李如鬆繼續給兄弟交代道。

以後李家要在大明混下去,京城那邊的孝敬怕是還要增加,就從這些礦山的產出裡麵出好了。

李如鬆打仗是不怕死,但腦筋還是蠻靈活的,否則也不可能帶領明軍打那麼多勝仗,特彆是之後在朝鮮的對倭作戰。

那場戰爭,明軍可是沒占到兵力優勢,也就是火器犀利,外加倭國沒有的精銳騎兵,讓明軍有更多的戰法用到倭人頭上。


最新小说: 流氓小村醫 廢婿之隱龍覺醒 綁定作死係統,我在娛樂圈封神 三國非演義:狼嘯白門樓 荊棘麥田 首富大小姐是農村來的 賭夫為我殺害原配,我帶娃逃 記憶暗匣 高武捕途 重生八零:一腳踹飛惡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