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你怎麼回來了?
前些天不是還寫信說你找到個大金庫的消息,不去搶金礦,回來做什麼?”
東籲城裡,李如鬆皺眉看著風風火火跑進屋來的兄弟,開口就問道。
“大哥,金礦已經拿下了,不費一兵一卒。”
李如柏樂和和說道,一副快誇我的表情看著李如鬆。
“拿下來金礦,那就趕緊從周圍抓人開礦啊,你怎麼回東籲城了?”
聽到這話,李如鬆更是奇怪。
之前老二出去,就在東籲城北麵一個叫坤東的地方拿下一個金礦,就把周圍幾十裡內的緬人都抓過去挖礦,忙活了半個月才收手。
這次搶到的金礦,據信裡說比上次那個還要大。
以自家兄弟的性子,怎麼會不去安排好就回來了,此事透著古怪。
還不費一兵一卒,這怎麼可能。
緬甸那些礦藏,許多都在地方部族手裡,要從他們那裡搶下來可不容易。
雖然他們追擊緬王時捉住不少緬甸部族首領,但是緬甸部族太多了,幾乎和西南差不多,一個大山頭就有一個部族,許多小部族可是沒有資格在緬王麵前露臉的,所以還有許多漏網之魚。
這點,還是他們安定下來以後才知道的。
也難怪緬王和那些大部族首領都投降了,可是明軍繼續向其他方向擴張,依舊麵臨著重重阻力。
那些部族首領,至少現階段還沒有要臣服大明的意思。
哪怕隻是表麵上的臣服,他們也是不願意。
他們隻接受和緬王時期一樣,可以每年少量進貢,其他的就不準他們插手。
而緬王對他們的統治也極為寬鬆,部族產出每年隻會收取少量,意思意思就是了。
“大哥,東林鎮那個金礦是在東撣和圭西族人的交界處,之前是被圭西族人控製,因為圭西族和緬王那邊關係好,所以緬王也比較偏袒他們。
這次幫我們出手搶下高林鎮金礦的,就是東撣族人,他們還樂意幫我開礦,隻是求我們出兵剿滅圭西族。”
李如柏急忙解釋道,把他兵不血刃就搶下一個金礦的大致過程說了下。
“等等,你說是利用緬甸當地部族之間不和,才輕易拿下的金礦?”
李如鬆聞言就是一皺眉,他南下前和父親曾經商議過很久,主要就是針對他們了解到的緬甸情況。
當然,現在這些情報還在不斷更新完善,畢竟占領緬甸的時間越久,掌握的信息就越多。
緬甸的王朝,不管是之前的貢榜王朝、還是之後的東籲王朝,似乎和國內的情況都不一樣,更加類似於宣慰司架構,緬甸王室實際控製的領地不算多,大部分地盤其實都在各地部族手裡。
而緬王不僅是其中實力最強大的,關鍵還是他們也是巧妙利用相鄰部族之間的矛盾,對他們進行控製。
而大明則是皇帝控製著國內絕大部分府縣的人事和財政大權,隻是邊邊角角才有這些土司生存空間那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不是為了延續前朝版圖,或許向西南這些土司林立的地區,大明都不願意投入過多資源。
實際上,朱元璋這個人還是比較守舊的,並沒有多少開拓進取之心,這從他們恢複前朝疆域以後就不再對外擴張就能看得出來。
對於周邊地區,朱元璋的態度基本上就是按照元製在操作。
“你聽著,明軍絕對不能參與對緬甸地方部族的戰事,隻要他們表示願意臣服。
就算要出手搶礦,也讓周邊部族賣力,實在沒有,就派那些歸降的緬軍去做,明軍士卒絕對不能參與,這涉及到朝廷對緬甸的長治久安策略。”
此時,李如鬆麵色嚴肅的看著兄弟啥吩咐道。
“大哥,這是為何?
我還想從你這裡要點兵馬,直接把圭西族滅了,他們長期占領高林鎮金礦,應該有不少好東西。”
李如柏急忙說道。
顯然,他是有心調動明軍進攻圭西族的,隻是礙於手裡兵馬有限。
圭西族也不是個小部族,有人口數萬人,就他手裡那點兵馬,搶一城一鎮沒有問題,可要把人家一個部族滅掉,可就有些難度了。
到滅族的時候,這樣的小部族全民皆兵,怎麼也能拉出一兩萬男子作戰。
而且那裡有屬於丘陵地形,反正不是平原,對於不熟悉地形的明軍來說,如果沒有優勢兵力,李如柏心裡還是有點虛。
雖然明軍已經有火器化的趨勢,但是這年代的火器還是一言難儘。
如果兩軍正麵交戰,明軍手裡的火器優勢就能有效發揮出來。
可若是對方不正麵交戰,而是利用地形優勢和你打遊擊,那火器的優勢就會被極大的限製住,根本不能發揮有效戰力。
畢竟,這年頭的火器還不是後世的機槍大炮,殺傷力也沒想象中那麼大。
李如鬆看了眼兄弟,躊躇片刻,終於還是決定把一些情況告訴自己這個二弟,免得他不知啥時候犯傻,真參與到緬甸部族內部的爭鬥之中。
“如柏,有些情況看你還不知道,或許知道一些,或是猜出來一些,今天哥哥就給你好好說說。”
李如鬆看著兄弟,開始把朝廷對緬甸的安排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當初這些事兒,基本上都是魏廣德和李成梁商議的,但是魏廣德隻提供大方向,細節得是李成梁來把握。
而李成梁確定的一些情況,則是在魏廣德提供的大方向上,和自己這個大兒子商量定下來的方案,所以李如鬆也算是知之甚詳。
“緬甸的部族你現在也知道了,可謂是多如牛毛,朝廷是要長期統治緬甸,不是打服了我們就撤。
否則,現在你我這個時候應該是在昆明城裡喝酒慶賀,等待朝廷的封賞。
朝廷要實現長治久安,就不能讓地方部族對我大明心懷怨懟。
人,不是不能殺,但得是反對大明的人才能殺。
對於於那些地方部族,更多就是利用部族之間的恩怨讓他們自相殘殺。
這樣,不僅可以削弱他們的力量,還能讓他們相互之間仇怨更深,深到無法化解的程度。
而我大明則是高高在上,從中進行調解,讓他們既傷筋動骨,又不能斬草除根。
這樣,弱的一方需要依靠我們生存,而強的一方雖然或許對我們有所不滿,但也就這樣,因為他們還要時刻提防彆人對於他們的報複。
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下,各方才會甘心接受我們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