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很快,張居正就看完馮保遞過來的奏疏,眉頭就是一皺。
“此事已經到選後的程度了,善貸此時說起此事到底為那般?”
由不得張居正不多想,最近這段時間他見慣了世態炎涼,對什麼事兒都很敏感。
萬曆皇帝選後和大婚,是朝廷接下來一年裡最主要的大事兒。
可一切進展神速,都到最後一步了,魏廣德卻說皇帝年幼,不適合大婚,這顯然就是在給他這個首輔上眼藥,說他考慮不周。
“叔大莫急。”
馮保一開始看到奏疏也是這般想法,可是聽魏廣德說才知道,他一開始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此奏疏我送到宮裡,兩位太後當即召見了善貸。”
“他怎麼說?”
聽到馮保的話,張居正馬上追問道。
“善貸一開始也沒想到此節,還是昨日才發現。
他那個兒子就比皇爺小一點,他當時還在考慮給自家兒子也說門親事,結果忽然才發現此事。”
馮保苦笑道,隨即看著張居正,“雜家沒兒子,不需要考慮親事就算了,你怎麼也忘記了這茬兒。”
張居正低頭,奏疏裡羅列前幾代皇帝,結婚年齡無一不是十六歲以後。
而他們籌畫的萬曆皇帝大婚,就算把時間推遲到明年年底,皇帝也不過才十五歲,皇後倒是年齡到了。
“陛下已經選好了?”
張居正沒接這個話茬,他還在腦海裡思索魏廣德之意和現在的解決辦法,隻是隨口接話道。
“王喜姐,兩位娘娘都已經認可了。”
馮保說道,隨即想起什麼,又補充道:“她是文思院副使王偉的女兒。”
“文思院王偉?”
張居正聽聞隻會微微皺眉,他對這個九品官兒沒什麼印象。
畢竟品級差得太遠,一個正一品,一個卻是最低級的九品芝麻官兒。
文思院是唐後期設置的一個製作機構,並為五代兩宋時期所沿置。
在長期的曆史演進中,文思院的性質、職能和職官設置都發生過很大的變化,但是由於文獻記載非常之少,所以很少有人對其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文思院最初被人注意,還是因為後世極為轟動的“法門寺地宮”事件,其中出土自唐代許多金銀器具上刻有“文思院”字樣的銘文,才引起了學界關注,之後陸續出現了一些不多的研究成果。
關於文思院的始置時間,史籍記載得非常清楚,所謂“(唐)武宗好長生久視之術,於大明宮築望仙台。勢侵天漢。上始即位,斥道士趙歸真,杖殺之,罷望仙台。大中八年,複命葺之。右補闕陳嘏已下抗疏論其事,立罷修造,以其院為文思院。”
《唐會要》、《長安誌》等書也有與此相同的記載,可見唐宣宗大中八年為文思院的始建時間,當不存在疑義。
唐代的文思院是設在皇宮內廷的一個製造金銀器的機構,所造金銀器也全部歸內廷使用,而到了宋代的文思院,就兼造度量衡。
宋朝以前,文思院是內廷的一個部門,位於大明宮裡,人員主要以宦官充任。
之後,文思院也曾短暫改名“乾文院”。
北宋滅亡後,高宗倉促南渡,機構草創,在紹興三年將文思院由少府監劃歸工部管轄,宋神宗熙寧四年,將原歸太府寺掌管的度量衡製造並入了文思院。
南宋時,文思院極為龐大,但是到了大明就大不相同。
明代的文思院大使、副大使地位較低,分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其地位與宋代的提轄文思院不可同日而語。
宋代以此官為儲才之所,其品階視所帶寄祿官而定,任滿外補則可以為知州或雜監司,內補則為寺監丞,或為秘書省官。
明代文思院使地位低下,甚至一度以工匠為副大使。
此外還要說明是,明代由於中官弄權舞弊,將手伸到了文思院,乾預其事務,致使文思院冗員甚多,虛耗資財,貪汙盜竊成風,引起朝中清議的極大不滿。
迫使皇帝數次下令裁汰冗員,整頓院務,然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故清朝建立後,在許多製度上仿效明製,但卻沒有再設置文思院。
故而到了後世,許多人都不知道朝廷還有這樣一個部門。
聽到這裡,張居正隻是微微點頭,心中已經有了計較,“此女倒是和李太後類似,都是匠戶之家出身”。
當然,這話是張居正不敢說出來的。
“善貸既然發現了問題,今日入宮在兩位娘娘麵又是如何說的,他總該有辦法轉圜才對。”
張居正想到魏廣德為人,有急智,很多時候能想到一些辦法,而且往往還能一針見血,頗有成效。
就剛才這段時間裡,張居正是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
在他看來,太祖朱元璋雖然製定了男女婚配適齡,但畢竟是針對臣民,並不涉及天家,到時就以此為理由解釋就是了。
隻不過萬曆皇帝大婚以後,皇帝和皇後同房的事兒,就得請後宮兩位娘娘稍微約束一下。
現在想來,小皇帝年歲確實小了些。
再等兩年,其實更加合適。
“善貸對此的提議是納吉和納徵禮儀可以繼續進行,隻是告期稍微崖後,最好等皇爺滿十六歲在進行.”
“不可,耽誤太久,恐朝野非議。”
馮保剛起頭,張居正就急忙出聲叫停。
“叔大,你聽我說完,這兩年時間裡還有更大的事兒要做。”
馮保隻是看了張居正一眼,隨即正色道。
在張居正皺眉不語後,馮保這才不緊不慢繼續說道:“善貸的提議是讓南海水師下西洋,邀約眾藩國國主才京城參加皇爺婚禮。
自永樂爺之後,大明已經多久沒有出現過萬國來朝的盛事了。”
“萬國來朝?”
張居正有些驚訝的張大嘴巴,他已經明白過來了,推遲皇帝大婚之期的理由就是宣而告之。
對於大明朝廷來說,不管西洋諸國是否還臣服大明,至少他們曾經來大明朝覲過,就算是大明的藩屬之國。
如今趕上大明皇帝大婚,邀請一下倒是合適。
不過,張居正更需要考慮的是,現在那幫藩屬國是否還會如約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