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布置_隆萬盛世_线上阅读小说网 

1403布置(1 / 2)

其實不怪魏廣德無知,雖然印度和中國相鄰,但是記載卻不多,記入史書最早是在東漢。

《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張騫傳》裡都有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時,在今大夏國市場上發現蜀郡生產的蜀布和邛竹杖,就問當地人這些東西從哪裡來,得到的回答是來自身毒。

張騫回來後,將此事向漢武帝作了報告,並被記入《漢書》中。

大夏國,就是現在阿富汗地區,而蜀布和邛竹杖均來自巴蜀。

要知道,那時候巴蜀可不在絲綢之路上,自然沒有途徑向西域出售這類產品。

而當地人所說的身毒,顯然就是一個位於中國西南不遠的王國。

據說,當時張騫做出了這樣的分析。

“以我推測的地理方位看,大夏離漢朝一萬二千裡,在西南邊。

現在身毒又在大夏東南幾千裡,有蜀地的東西,這就表明身毒大概離蜀地不遠了。

現在出使大夏,要經過羌人居住的地方,路不好走,羌人討厭我們。

稍微往北,就會被匈奴抓獲。

從蜀地去,該會是直路,又沒有乾擾。”

漢武帝聽後,非常高興,認為張騫的話很對。

於是有了張騫連通西南,想要找到一條通過中國大西南與身毒國及世界做生意、進行交流的“太平路”。

張騫的連通在今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的滇國停留了下來,雖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但對漢帝國的西南開發有很大貢獻,基本上完成了漢帝國對西南地區的開拓。

後來,這條路在中國的史籍裡很少提及,原因是漢帝國已經開通經由今河西走廊、新疆至中亞及其以遠的絲綢之路,把世界的東方和西方聯接了起來。

若再去開通由身毒國去西方世界的道路,已經沒有多少意義。

唐朝時,唐王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當時史書記載四天竺國王多派使者帶著財物來,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

《唐會要》記載,天竺,即漢之身毒,或雲摩伽佗,或雲婆羅門。

地在蔥嶺之南,去月氐東南數千裡,地方三萬餘裡。

其中分為五:南天竺,南際大海;北天竺,北距雪山,四周有山為壁,南麵一穀,通為國門;東天竺,東際大海,與扶南連,但隔小海而已;西天竺,與罽賓波斯相接。中天竺,據四天竺之間。

國並有王,俱以天竺為名。

隋煬帝誌通西域,諸國多至,惟天竺不通。

武德中,國大亂,王屍羅逸多勒兵,象不解鞍,士不釋甲,六載而四天竺之君,皆北麵以臣之。

從這段話裡,人們可以看到很多信息,首先是當時印度亦是四分五裂的狀態,東、南、西、中皆臣服於北。

其次是,北天竺的領地也沒有越過喜馬拉雅山脈,“蔥嶺之南”與“北距雪山,四周有山為壁,”已經是非常清晰的地理概念。

而在曆史上,與中國人發生關係或者有更多聯係的隻是北天竺。

或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已經以為天竺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由北天竺進行統一管理。

而現在,魏廣德看到殷正茂所做印度半島的介紹,也才知道南印度居然是多山地區,有多個互不統屬的王國存在。

實際上,後世國人知道印度情況也是不多,隻以為印度擁有的廣袤土地都是種植良田,殊不知印度其實隻有北部印度的恒河平原和西北部的印度河平原才是適宜耕種之地,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高原和山地。

到了後世,這裡也是印度棉花的主要產地。

不過從殷正茂所畫印度地圖簡要裡,南印度山形標誌明顯,讓魏廣德一看就懂。

這也是明朝對地圖有諸多統一標誌有關,如此才能讓使用者一目了然。

“走吧,這份文書還是請叔大兄看看,讓他知道使團的成果。”

魏廣德起身,拿著那份文書,帶頭又回到首輔值房。

張居正剛坐下準備處理公務,一般來說商量好政務,需要一點時間靜心,才能繼續處理其他公務。

沒想到,剛剛調整好心態,魏廣德又帶著曾省吾到了值房。

引他們坐下,魏廣德就把文書直接交到張居正手中。

“這是緬甸發揮快報,殷正茂殷大人已經帶著西洋諸國使者到了緬甸,算算時間現在應該已經到了舊港。

依我看,年後,朝廷所有決策都要開始圍繞陛下大婚開始準備了。”

“嗯,我看看。”

張居正接過文書快速瀏覽,後麵的地圖他不感興趣,但是對來了如此多國使團還是很高興。

萬國來朝,那是隻有盛唐和明初才有的風景,沒想到馬上就能在他手中重現。

“養實計劃不錯,從舊港再到呂宋,然後去廣州,會和壕鏡葡人一起北上。”

張居正感歎道。

實際上,殷正茂這麼計劃,還在勃固給京師發來加急文書,多少也是因為對大明朝廷拖遝的效率有些不放心。

彆看已經用了考成法,但那又如何,三個月的工作時間,效率依舊低下,也隻比過去不管不顧要好得多。

隻能勉強做到,政務有始有終,而不會半途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按照這個走法,他們到京城還需要小半年時間,禮部那邊應該可以充分準備了。

不過,是不是給沿海個布政使司下文,讓他們也做好藩國使團的接待工作。

眼下我大明即將開放鬆江府海港,可以說大明開海大勢不可逆,正好讓這些使團看看各地物產,說不得他們離開前還會大肆采購一番。

隻要這次交易好,以後說不得西洋諸國的商船也會常來,我大明商船西行也能得到優待。”

魏廣德開口提議道。

海貿的利潤豐厚,魏廣德當然不甘心隻做製造商,賺取生產領域的差價。

實際上,這個時代真的是貿易時代。

許多人隻以為大明的商品在西方屬於奢侈品,所以價格很高,翻上數倍,所以利潤很大,這才是海商願意承擔巨額風險飄洋過海來大明的原因。

實際上,這隻是猜對了一半,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銀價格東西方的巨大差距。

東方的金價相比西方,太便宜了,這也是夷商來華就算買不到心儀的商品,也會儘可能把手裡白銀散掉,換成黃金的原因。

但就是黃白之物一兌換,就能翻倍的賺一筆。

當然,現在這門生意他們隻能做到倭國去,實際上魏廣德的船隊也在從倭國一船船帶回黃金,再將其中一部分製作成精美的首飾返銷倭國。

或許,正是因為歐洲大量白銀流入東方,導致西方隻剩下黃金,所以人家才果斷的從銀本位過度到金本位,徹底拋棄白銀的原因。

不管你信不信,彆看清末巨額賠款,但世界上主要的白銀儲備依舊在中國和墨西哥。

墨西哥是白銀產地,手中自然有大量白銀儲備。

而中國,則主要是通過商業手段獲得的巨額海外白銀。

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美國《白銀法案》出台,中國銀本位製度徹底崩潰為止。

“可以,給江浙閩粵下文,讓他們做好接待工作。”

張居正點點頭,中國做為禮儀之邦,自然會對來華使團熱情接待,讓人賓至如歸感覺。


最新小说: 庶民不配當狀元?她爺是開國帝師 撿來的後娘,您的嫁妝有點多 執魔仇儘 星際萬人嫌,靠躺平治愈星際大佬 陛下,你管這叫沒落寒門? 鬥羅:死遁歸來,修羅場裡當團寵 影帝他當眾抱走了死對頭 從十二形拳開始肉身成聖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數字化 現代曆史課,被皇帝們旁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