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明和英國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這種外交關係有什麼用?
隻是魏廣德不知道的是,英國急於和大明建立外交關係,派出常駐代表,更多的還是為了從葡萄牙人手裡獲得通往大明的航路。
是的,按照教皇分配的資源,葡萄牙人擁有歐洲東麵的航路和一切經濟利益,因為英國商船進入印度洋實際上是挑釁葡萄牙人固有利益。
不管是德雷克金鹿號返航還是這次傑西號到大明,他們其實一直都有意躲著葡萄牙人。
隻有當英國和明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派駐代表後,他們的商船才有了前往東方的理由。
否則,路途上很有可能遭到葡萄牙海軍的襲擊。
雖然葡萄牙未必敢這麼乾,他們的海軍也隻是比英國略強,但彆忘記葡萄牙還擁有大量的武裝商船。
這個年代,除西班牙海軍外,各國海軍其實實力都不算強大,但他們還擁有比海軍龐大得多的商船力量。
歐洲通行的慣例,那就是戰爭時期軍方會征用商船參戰。
之所以單獨剔除西班牙海軍,那是因為西班牙海軍的軍事力量此時獨步全球。
不要覺得西班牙損失了幾支無敵艦隊其海上力量就不行,實際上那隻是西班牙海軍的一部分兵力。
西班牙實力很強,強到他們的艦隊縱橫太平洋和大西洋,西班牙若是調集全部海軍主力,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英國擊敗的無敵艦隊,充其量不過是西班牙本土艦隊的一支,經過精心挑選的艦隊。
“這個要求,你們應該向禮部徐大人說才是。
我也知道,我大明和諳厄利亞相距萬裡,來一趟不容易,想來隻要不過分,禮部會考慮你們要求的。”
就當下大明的情況,魏廣德不認為禮部會同意英國人在大明派出代表這個可能,倒是朝鮮人玩的那套,到時候可以教給他們。
是的,魏廣德不清楚英國人的想法,所以不會貿然答應什麼。
但是繞開派常駐代表,可以用朝鮮人的法子,一個使者到了大明就賴著不走,反正有會同館好吃好喝招待著,他們就成為不是使節的使節。
一旦國內有事,可以派出信使快馬加鞭過來報信。
魏廣德打算用這招教英國人,看他們能不能接受。
“魏大人,我們在天津和貴國禮部徐部長提到過兩國建交的問題,他說還需要提交貴國內閣商議,再報貴國皇帝陛下許可。
不過,他提出需要我國和貴國達成藩屬協議才可以,但我國其實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樣,願意和貴國建立平等外交關係,而不是藩屬關係。”
羅伯特開口說道。
“嗬嗬.”
魏廣德笑笑,明白點什麼了。
確實,自鄭和下西洋後,對南洋和印度洋沿岸國家都是達成了的藩屬關係的外交體係。
這和唐朝時期是有區彆的,唐朝也是一個僅此於明朝,對外關係十分複雜且頻繁的王朝。
中國曆史上的藩屬國是複雜獨特概念,本質上是中央集權國家統治周邊小國的政治形式。
藩屬國是指古代附屬於大國並受其保護的小國,其產生源於大國通過軍事、政治手段建立的對周邊小國的控製與從屬關係。
藩屬國概念源自周朝分封製,時諸侯皆視為藩屬。
秦朝一統後,行郡縣製廢分封,藩屬國遂專指國外承認中國宗主地位、納貢稱臣之國。
兩漢時期,中國有超過50個藩屬國,諸如匈奴、烏桓、烏孫、大月氏等,設立西域都護府,其實就是專門管理藩屬國的機構。
唐朝是強盛王朝中,對藩屬國管理最為嚴格的,其藩屬國管轄總麵積遠超漢朝,甚至大於唐朝本土直接管轄的麵積,藩屬國數量逾70。
而現今大明,名義上藩屬國則更多,按照禮部統計,藩屬國多達140個,範圍遠及南亞、非洲等地。
當然,大明的這些藩屬國可沒有唐朝那麼嚴厲進行管控,但多數實為朝聖國,名義歸順,僅履行朝貢之責。
當然,這個朝貢,其實更準確說就是為了那張勘合來大明市舶。
“羅伯特閣下,我想你是想錯了,我大明並沒有和西班牙、葡萄牙建立外交關係。
朝廷和他們的聯係,僅僅隻算是接觸,兩國之間沒有簽署任何協議。”
魏廣德笑道。
建立外交關係,其實魏廣德並不排斥,隻是當今朝廷裡還是天朝上國的思想,雖然沒錯,但確實不適合用在歐洲小國頭上。
要讓歐洲國家屈服,除非通過戰爭。
怎麼可能,歐洲國家無力向東亞投送武力,而大明也一樣。
“我們和西班牙、葡萄牙使團已經商量好,都會借助這次機會,希望與貴國達成兩國協議。
實際上,我們都得到了國王授權,可以簽訂不失尊嚴的協議。”
羅伯特繼續說道。
而西班牙在呂宋,葡萄牙在壕鏡都有據點,自然並不迫切在大明建立代辦處,但是英國人需要,這也是他們來到這裡的原因。
魏廣德雖然不直管禮部,但他對大明對外關係的影響很大。
“我國十分期盼魏大人能理解我們,支持我們兩國簽署外交協議和在貴國建立常駐代表處。
當然,貴國如果願意,也可以在我國建立相同的代表處。”
羅伯特繼續說道。
“你這個難度有點大。”
魏廣德看了眼通譯,思考著該不該答應幫忙。
英國人送的禮物,除了那兩座座鐘,還有兩塊應該算是情侶懷表的東西,另外還有許多名貴首飾,實際上這個時代歐洲珠寶首飾的加工技術也很高。
其中幾件首飾,徐江蘭很喜歡。
很快,魏廣德就有了答案,笑著說道:“此事我會在內閣幫你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