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啪啪啪”
城北京營校場內,槍炮聲連綿不斷。
十年前也是在這裡,舉行了隆慶大閱。
而在今日,正在進行的自然就是萬曆大閱。
流程幾乎都參考當初戚繼光設計的步驟,分列式和炮火演練相結合。
當然,這次也不完全是照抄隆慶大閱的過程,宣府騎兵營在麻貴帶領下,完成騎兵演練以後,隊伍中所餘的八百多隻百出佛郎機也進行了一次展示。
八百多隻小號佛朗機在炮手操作下,連續發射五次,打出四千餘發彈丸。
這是上次隆慶大閱裡沒有展示過的,畢竟當初陝西總督曾銑也不過打造了一千隻這樣的火器。
百出佛郎機雖然體積較西洋佛朗機炮小很多,用料也少,但畢竟要裝配子藥筒,所以打造要求精細,製造成本甚至接近中型佛朗機炮。
山西一省資源加兵部的撥給,也就能打造這麼多了。
再多,可就沒銀子了。
畢竟,軍中所需火器很多,總不能大炮不要都換小銃吧。
騎兵演示距離觀禮台遠,除了兵部和工部的人,還有就是魏廣德外,大多數人都沒意識到騎兵手裡拿的是什麼火器。
不過,這種連發火銃還是震驚了歐洲三國使者。
現在正是歐洲火器盛行的時代,由於火器技術持續進步,火器於戰爭裡發揮的作用愈發顯著。
火器的運用讓戰爭越發激烈與殘酷,還引發了戰爭方式和戰術的巨大改變。
到了十六世紀的後半段,西歐各國的軍隊紛紛大量配備火器,火器在軍隊裡所占的比例持續上升。
所以,看到明軍手裡有火槍能連發,可不就震驚到歐洲使團了。
現在歐洲熟練的槍手,也就是兩分鐘三發的效率。
可明軍這種火器,兩分鐘可以打出去五發子彈,不驚訝是不可能的。
特彆是羅伯特和德雷克,此時的英國生產力水平低下,龍蝦軍還沒有成形,英國人自己的火繩槍產量很低,都不能滿足國內需要。
實際上,這個時期英國人還常常通過商人,用走私的方式,悄悄從尼德蘭進口火繩槍。
西班牙掌控下的尼德蘭,在這一時期算是歐洲工業化最強的區域,不管是造船業還是紡織業,或者其他行業,在歐洲都是名列前茅。
所以,當尼德蘭獨立後,經過幾次戰爭,尼德蘭,或者就說荷蘭就逐漸取代了西班牙的地位,成為新的海上霸主,贏得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這都不是憑空來的,而是人家當時確實有這個基礎。
德雷克這會兒看著宣府騎兵手裡的火器已經兩眼放光,心中盤算是不是搞兩隻回去。
搞到這種火器當然不是自己用,而是打算仿製。
實際上,彆說科技產權,那是大資本泡製出來的,為了獲得壟斷利益服務的。
此時,當然沒有什麼專利的說法,隻要能造出來,就彆管人家怎麼學會的。
而之後,錦衣衛親兵所一個百戶隊抬著十隻多管火銃入場,並演練了這種火器的發射。
雖然威勢驚人,但反而沒給歐洲三國使團帶來多少震驚。
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東西,他們自然不會驚訝,隻是把朝鮮、琉球等國使團大大的震撼了一把。
密集的彈雨之下,在他們看來是不可能有敵人能衝上來的。
“舜卿。”
大閱進行到尾聲,魏廣德抽空悄悄挪到江治身後,拉拉他的衣角。
這當然不是有什麼龍陽之好,而是讓他到一邊說話。
退到後麵,魏廣德小聲對江治說道:“舜卿,回去找那些製造鳥銃的老手問問,看能不能把佛朗機和鳥銃結合,用子藥筒給鳥銃供彈。”
之前魏廣德沒想到,但剛剛又是鳥銃,又是百出佛郎機連射給了魏廣德一點靈感。
不過他也知道,佛朗機可比鳥銃粗大,做出合適的子藥筒比較容易。
而鳥銃銃管更細,要做出可靠的子藥筒可就有些難度了。
魏廣德不確定這個時代大明的匠人能不能做出這樣的鳥銃,所以也隻能和江治提一嘴,試試。
“你的意思是藥室挖空,放子藥筒?”
江治掌管工部,對火器結構也不陌生,很快就想明白了魏廣德的意思,把佛朗機的子藥筒技術移植到鳥銃上。
“可是這樣做的話,射程和破甲威力都會有降低。”
江治瞬間就想到了這麼做的危害,實際上長管炮和佛朗機炮射程的差彆是比較大的,大明工匠也已經意識到這是因為密封的關係。
所以這些年來,大明的匠人已經不怎麼考慮對佛朗機炮進行改良,已經把能挖掘的潛力都挖掘完了。
倒是前幾年從壕鏡學到的製炮技術,鑄造的加農炮還有不小的改進餘地。
這裡麵不得不說大明匠人的細致,其實在這個時期他們已經意識到倍徑比會影響到火炮的射程。
現在,他們的目光已經轉變成鑄造射程更遠的火炮,還有就是改良炮彈和火藥上。
過去,大明匠人並沒有考慮火藥的配發的改動,可是西方人注意到了。
自然,改良火藥也就被大明匠人所熟知,也成為他們改進的目標。
同時,從壕鏡了解到西洋開花彈技術,也促進了中國開花彈技術的發展。
在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這段時間裡,炮彈主要是實心石球,不管是大明還是歐洲都廣泛使用。
奧斯曼帝國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所使用的烏爾班大炮,被譽為那個時代的石彈火炮佼佼者。
15世紀的時候,開始出現內裝黑火藥並配備導爆索的炮彈,而到了16世紀,更先進的榴彈炮以及裝有信管的爆炸性炮彈相繼問世。
明朝也幾乎在同一時期發明了開花彈,這種被稱為石榴炮的彈頭。
隻不過,這種炮彈非常原始也很危險,所以大閱中直接就被兵部給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