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魏廣德色變,就是這槍旁邊還有幾個子藥筒。
是的,就是子藥筒,這是一支後裝火繩槍,和宣府騎兵裝備的百出佛郎機類似,但更加小巧精致。
百出佛郎機,無論如何都沒有擺脫佛朗機的特點,那就是口徑比鳥銃大得多,雙手握持可以保證瞄準,但當騎兵使用時,一隻手點火,就會影響瞄準。
所以,百出佛郎機用起來威風,但準確性不高。
也就是騎兵群打出來,靠著密集的彈雨可以有較高的命中率,和西方排隊槍斃是一個道理。
不過這把不被大明匠人看上的後裝火槍,卻讓魏廣德色變。
到這時候,魏廣德才算是猜出來為什麼歐洲人看到大明的火器都不是很在意。
人家早就玩過的東西,當然不關注。
他們進屋後,那群工匠都已經行禮後垂手讓到一邊。
魏廣德沒去看燧發槍,而是徑直來到火繩槍這裡。
很快,一個匠人過來,給魏廣德講解這後裝火槍的用法。
使用子藥筒和簡易閉鎖裝置的火繩槍,實際上就是掣電銃。
“魏閣老,這火繩槍實際上就和佛朗機一個道理,隻不過據介紹為了保證射手安全,不能裝入太多火藥,威力和射程有限。”
那匠人還在一邊和魏廣德細說這火繩槍的缺陷。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魏廣德看著這火槍的豪華裝飾,就明白這東西是給誰用的。
烤藍雕花銀飾品,浮雕黃金珍珠寶石,該怎麼奢侈就怎麼來,差那點錢還算什麼貴族。
而旁邊那支燧發槍,槍管都是鍍銀,其他地方也是極儘奢華之氣,比起後裝火繩槍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方火器發展比東方快,其實有一個很重要但又被人忽視的地方,那就是攀比。
這個時候西方貴族之間也喜歡炫富,最初他們的目光是那些製作精致,裝飾美觀的鐘表。
可是,當燧發槍出現後一切就有了變化。
是的,就是燧發槍。
燧發槍的槍機是輪式燧發裝置,製造難度絲毫不比鐘表低級。
簧輪+後膛,這兩結構在當年都非常難加工,因此製作起來複雜不說,價格也是極為昂貴。
如果帶上這麼一把槍出去撩妹的話,境界不知道比那些揣著懷表的村炮高到哪裡去了。
十五世紀,歐洲貴族還在比誰帶的服飾製作精致,誰的懷表精準,當鐘表匠改行做起槍匠以後,一切都變了。
貴族們要求他們製造各種看上去就要特立獨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火槍,以此來顯出自己的不同凡響。
有了貴族老爺的大筆金錢注入,自然帶動這些家夥研究各種複雜又先進的武器。
他們不是為戰爭服務的,隻為貴族老爺服務。
於是不僅燧發槍在歐洲大量出現,後裝火繩槍、後裝燧發槍也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來。
實際上,魏廣德讓工部研究的轉輪火槍,此時也在歐洲出現了。
這種轉輪火槍轉動彈股就能實現連續發射,絲毫不比二百年後才出現的栓動步槍射速慢。
當然,結構的複雜性,還有就是貴族老爺們的安全著想,這些設計複雜的火器,一般都不會有多大的威力。
特彆是後裝槍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氣密性不好,稍不注意可能火焰就燒到貴族老爺本就不多的頭發。
可以說,十六世紀歐洲槍械設計有了重大飛躍,隻是不是服務於戰爭,而是服務於貴族,屬於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
另外這些東西因為一開始就不是為戰場準備的,所以造價也都是極為高昂。
所以就算有可實用的火槍,也沒有誰會量產,成本太高而且維護繁雜。
設計先進嗎?
當然先進。
實用嗎?
好像就沒有實用的。
所以,現代槍械實際上是在十九世紀初才出現,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技術限製了槍械的發展。
現在的魏廣德也隻是被小小的驚訝了一下下,隻有當使團從歐洲帶回來轉輪火槍的時候,那才是讓魏廣德真正大驚失色的時候。
“你們使用過這兩種火器嗎?”
魏廣德收拾好心情,開口問道。
這些匠人都是玩火器的,隻有從他們口中才能知道這兩隻火槍的優劣。
“已經嘗試過了,確實非常有些,但是威力有限,因為這兩隻火器不能裝太多火藥,槍管也細了點。”
“這火槍射擊精度很高,我們懷疑和銃管裡刻劃的線條有關係,還沒來得及嘗試。”
幾個工匠先後發言,把他們對這兩隻西洋火槍使用後的感覺做出了判斷。
“線條?”
魏廣德聽到匠人這麼說,馬上來了興趣,端起火銃就仔細看銃管,果然見到裡麵有幾道線條。
這東西,魏廣德倒是知道,膛線嘛。
不過魏廣德不知道的是,槍和銃的差彆其實就是在這裡。
有膛線的火銃就是槍,沒有膛線的火銃那就是火銃。
當然,滑膛槍不在此例。
“你們能在銃管裡刻劃線條嗎?”
魏廣德倒是沒有直接說膛線,而是按照工匠們的說法,說銃管裡劃線。
“我們還得嘗試,看著有些麻煩。”
那匠人開口說道。
沒有嘗試就不知道膛線對火器的影響,實際上膛線出現的時間很早,隻是大規模采用則是較晚的事兒。
因為這時候西方大部分火器都是前裝,有膛線的情況下裝填增加了難度。
西方最早的線膛槍都是配小錘子的,就是把子彈錘進槍管裡,這種方式肯定是不適合戰場的。
所以很長時間裡,線膛槍在歐洲都是貴族專屬,是貴族們打獵的玩具。
英國人送來的禮物,就是按照歐洲貴族的生活習慣準備的,所以才有這些不經意的先進玩意兒送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