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國擒王,是僅此於封狼居胥的軍事成就。
至於為什麼封狼居胥地位如此崇高,自然是草原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實在太大。
在對外戰功之上,中國古代的排序因此受到很大影響,依次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最後才是滅國擒王。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竇憲的勒石燕然,這些都是名將能擁有“最高榮譽頭銜”,而因為古代中國的強盛,掃滅周邊蕞爾小國,反而就體現不出什麼價值來。
封狼居胥的其實不止霍去病,但他是第一個,也是最出名的一個,所以人們常常用封狼居胥代指他。
現今的大明,想要實現封狼居胥或者勒石燕然,多少有點難度,不僅是軍事上的難度,更有政治上的阻力。
但是,掃蕩周邊小國,確實古代中國最容易辦到的。
自然,劉綎就是知道這些,所以才想到要滅了倭國。
更何況,打倭國,在大明也能獲得至高榮譽。
江南百姓,苦倭寇久矣,就算倭亂已經過去十多年,但那一代人還在。
等劉守有把倭國的大致情況也說了一遍後,魏廣德才笑道:“劉將軍,你還是想想怎麼爭取斬將、奪旗、先登、陷陣的功勞吧。
要滅倭國,剛才劉指揮已經說了,倭國有兩千萬人口,如果我大明真要行滅國之事,十萬大軍怕是有些苦難。
倭國可以輕易拉出二百萬大軍,如果真要打到那種程度,七八百萬也不是拉不出來的。
所以,對於倭國,朝廷選擇鈍刀子割肉,一點點來。
通過攻占左渡金山和石見銀山,補充國力,其他的都要一步步來。”
軍功對於士兵和將領而言,至關重要,它不僅是榮譽的象征,更是晉升、加官進爵、獲取財富與土地賞賜的關鍵。
古代四大軍功,分彆是斬將、奪旗、先登、陷陣。
先登,是指在攻城戰中第一個登上敵方城牆的士兵。
這一軍功,無疑是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之舉。
在古代,城牆作為守軍最重要的防禦工事,高大堅固,易守難攻。
先登者,需迎著敵方如雨的箭矢、沉重的滾木礌石,以及殺傷力極大的金汁等致命攻擊,手腳並用地攀爬陡峭濕滑的城牆,稍有不慎便會摔落城下,粉身碎骨。
古代對於先登者的獎勵極為豐厚,足以令人心動,先登之功,堪稱“首功”,賞格常常超過斬將奪旗。
陷陣,是指在戰場上,勇敢地衝入敵方陣地,以強大的衝擊力和戰鬥力,打亂敵方部署,為己方創造戰機的行為。
陷陣之功,不僅在於對敵軍的直接打擊,更在於其對敵軍士氣和心理的巨大震懾。
當陷陣者如一把利刃插入敵陣,敵軍的防線被撕開,陣型被打亂,士兵們的恐懼與慌亂會迅速蔓延,戰鬥意誌也會隨之瓦解。
斬將,是指在戰場上殺死或俘虜敵方將領。
奪旗,是指在戰場上奪取敵方的軍旗,這一行為看似簡單,實則意義非凡。
軍旗,在古代戰爭中,是軍隊的靈魂與象征,它代表著軍隊的榮譽、士氣和指揮權。
一旦軍旗被奪,就如同軍隊失去了靈魂,士兵們會陷入混亂與恐慌,戰鬥意誌也會瞬間瓦解。
魏廣德略帶調侃的語氣,劉綎隻是臉色微紅,就低頭不敢言語。
其實他知道,魏廣德說這話沒有其他意思。
他雖然拿著巴蜀的戶貼,但實際上也是江西人,和魏廣德是老鄉。
這點,戚大帥就不止一次和他說過。
當初挑選出年輕將領以後,是魏廣德點名讓他去遼東,跟著戚繼光學習使用火器和新軍營的戰術,完全就是把他當做一鎮總兵進行培養的。
剛才自己的表現,似乎也太急躁了一點。
石見地區位於本州島南部,兵部按照魏廣德的意圖,製定的戰略就是南北兩路同時登陸,由西往東將我國南北完全截斷。
將整個石見地區分隔出來,然後逐步蠶食,直到完全控製礦山。
為了避免毛利氏在損失大部分土地後狗急跳牆,甚至在本州島南部給他留下一小塊地方,讓其家族依舊可以存在。
南路軍的戰略就是防止毛利氏及四國、九州島倭寇增援,而北路軍則需要麵對強大的織田氏及北條氏。
德川家此時被歸入織田氏陣營,所以兵部在介紹的時候並沒有單獨提及。
實際上,德川氏此時在織田氏體係裡,隻能算是一個比較強大的軍閥,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但處處受製於織田氏,以及以後的豐臣氏。
知道豐臣秀吉在侵朝戰爭中輸掉籌碼,幾近瘋狂後,德川家才趁勢而起,奪取了豐臣秀吉打下的天下。
侵朝戰爭中,德川家的軍隊一直被作為預備隊,沒有大量投放到朝鮮戰場。
當倭國其他大名和名將損兵折將的時候,德川家反而在倭國一家獨大,這其中原由倒是頗難以理解。
因為按照道理,豐臣秀吉再傻也不會留下這麼一個大隱患,而是會督促德川家出兵朝鮮才對。
可曆史就是這樣,豐臣秀吉在朝鮮丟掉了他的主力,而德川家損失卻微乎其微,完全替人做了嫁衣。
接下來的討論,更多就是劉綎和鄧子龍詢問本州島地形,特彆是他們需要攻占的城寨。
職方司主事和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都做了詳細回答,回答不了的,劉守有表示也會儘快安排人查探清楚。
“朝廷還需要石見地區的倭人?”
在他們聊的差不多了,此次作戰的將領對兵部製定的作戰計劃都無疑義後,戚繼光才開口向張科問道。
“他們是最好的礦工,否則朝廷就需要從各省招募,如此必然會遭遇阻力。”
張科笑道。
大一開始,兵部就沒有考慮從國內送人過去挖礦,而是打算用倭人進行。
所以一開始就以包圍的姿態,控製石見地區周圍,就是防止倭人逃難離開。
“此次東征,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拿回倭亂我大明損失的財富。
倭亂的危害,讓我大明不僅損失大量財富,更是無數百姓慘遭塗炭。
左渡金山和石見銀山就是倭國對我大明的賠償,而在我大明掌控兩處礦山後,我也打算提議逐漸為江南曾經受到倭寇襲擾地區減免稅賦。”
魏廣德這話算是有意識往外吹風,江南士紳階層的實力是很強大的,有許多京官都出自那裡。
如果知道大明東征倭國成功後,會減少他們的賦稅,想來他們應該會全力支持朝廷這次對外的軍事行動。
特彆是吳地,確實因為張士誠的原故,大明朝一向對江南賦稅征收極重。
“天下賦稅半江南”,不是在說江南富庶,而是在控訴朝廷的殘酷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