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求訂閱)
“同樣是出生於吉爾吉斯斯坦,也同樣在5歲的時候搬回到了蜀地。同樣是少年的時候喜歡學劍,喜歡詩文,並作了很多的詩。”
“等等,江寧老師,您說李白作了很多的詩?”
“對。”
“可之前您怎麼沒說他寫的詩?”
“主要是太多了,我不知道說哪首好。”
“要不您從他的人生經曆,一首一首跟我們講講。”
“這也可以。”
點了點頭。
江寧考慮了一會,然後說道:“那就從李白青年時候前往江南開始說起吧。那個時候,李白20剛出頭,他準備離開蜀地,前往江南各個地方。一來增長見識,二來也是拜謁達官顯貴。一路上李白見過了許多的風景,同時,他也寫了不少詩。其中有一首比較簡單的,大家可以聽一下。”
說著。
眾人在直播間裡不斷的問道。
“妹的,你這一解釋,一點美感都沒有了。”
雖然江寧一直強調他有一定的才華。
他們覺得今天江寧老師所講的最後一個人物李白,有一些失了水準。
隻是江寧仍是微笑,說道:“打油詩嘛也沒有什麼,偶爾寫幾首打油詩正常,大家聽一個樂就是了。不過,雖然當時沒能寫出超過《黃鶴樓》這一首詩。但回去之後,李白就一直記得這事。終於,某一日李白登上金陵的時候,突然來了靈感,下寫了一首可以媲美《黃鶴樓》的詩作。這首詩,叫做《登金陵鳳凰台》。”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震驚到,隻是瞬間,卻是打破了他們此前的所有對於李白的刻板映像。
“有的。”
不同於之前那首靜夜思。
在這裡麵也有一些對於詩詞有一些研究的。
還有他的《春夜洛城聞笛》。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什麼叫做雙標?
這就是了。
如果不是之前稍稍對於李白改觀了。
七言絕句一般隻有四句,而七言律詩一般是有八句。
這首詩很簡單。
“有一次,李白去遊黃鶴樓。”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尼瑪,這詩也太大氣,太豪邁了吧。”
正如現在的李白。
按一眾網友所說的,這水準達到了大唐一流詩人的水準。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好吧,憑這一首,李白就超出了一般的大唐詩人。我現在認為,李白的水準是在一流往上一點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也不同於前世大家知道李白大名。
“感覺李白有一些懷才不遇。”
“哈哈哈,我也喜歡李白這樣的個性。正如李白所說,我隻不過是說話比較奇怪罷了,但你們也不必冷笑。再說我這麼年輕,連孔夫子都說了後生可畏,說不定幾十年之後,我比你還牛逼呢。”
一下子,眾人對於李白的印象大為改觀。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山隨平野儘,江入大荒流。
再講一遍。
divcass=”ntentadv”或者是加上了這一首詩的版本。
“嗯,這打油詩一下子拉下了李白的逼格。”
“這首詩叫做《渡荊門送彆》,是李白辭彆故鄉親友的詩。”
“解釋很容易,說的就是李白登上了鳳凰台,並看到了鳳凰台各處的美景。然後聯想到曆史當中在鳳凰台附近不知道埋葬了多少王族,荒廢了多少宮宇。最後李白感歎,這朝廷為什麼總有奸臣當道呢。如果像登上鳳凰台一樣,能夠一眼看清所有的美景,那不是更好嗎?”
哪怕就是入贅,似乎也不是李白的缺點了。
“好吧,難怪會被唐朝宰相之女看上。要是一般人,你想入贅還難呢。”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
這不是最為重要的。
最為重要的是。
直播間裡大家自小都是學詩的。
在李白一係列鬱悶的人生裡麵。
“那個誰,有詩詞高手嗎,能不能解釋一下?”
幾乎不需要解釋,大家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首思鄉的詩。
江寧卻是笑了笑,繼續說道:“那就再來一首。”
對於這一首詩,眾人卻是說道:“還行吧,就是太簡單了一些。”
“然後呢,不覺得他喜歡吹軟飯嗎?”
可大唐詩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這種東西,解釋也沒用。
他們並不覺得這個李白有多麼的了不起,也不覺得他寫得詩怎麼樣。
直播間一眾粉絲又一下子懵逼了。
現在一首《上李邕》一出現,一眾網友卻是紛紛改變了自己的偏見。
“我就翻譯一下,你還把我當成李白了啊。”
這般一說。
江寧便念起了李白的第一首詩,靜夜思。
他把這種思想,融入到了詩歌當中。
“咦,這首詩可以啊。”
同時。
“江寧老師,另一個版本的李白也不怎麼樣啊。”
哪怕他才剛剛離開蜀地。
這一首《渡荊門送彆》的出現,卻是讓一眾之前吐槽的網友眼前一亮。
看來大家對於李白的印象改觀了不少。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這首七言律師當真是寫得絕。”
七言律詩與七言絕句不一樣。
是的。
麵對著這一些都是一流的詩作。
哪怕他還隻有20來歲。
雖然他很想說。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寧也不解釋。
之前他們還一直說李白如何如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臥草,這詩?”
哪怕對於詩不是特彆理解,但多少有一些心得。
因為之前。
便知道這一首詩的不凡。
……
江寧念出了三首。
那一首《黃鶴樓》怎麼樣,大家並不知道。
“很有才華的李白,他便想挑戰一下這位崔顥。於是,他也準備寫一首。可是,想來想去,他都沒能想出一首能夠媲美《黃鶴樓》的詩作。最後,實在是憋得有一些鬱悶。李白直接寫了一首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但這種東西真的很難說。
“吃軟飯也得看實力啊,像我們,連吃軟飯估計都吃不到。”
江寧繼續說道:“黃鶴樓是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當時很出名。也正因為他很知名,所以曆代都有很多的才子在上麵題詩。當時的李白也去了黃鶴樓,一路走來,他欣賞著一眾詩人留下的詩詞。其中有一首崔顥寫的《黃鶴樓》,卻是讓李白歎為觀止。”
可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