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中國旅遊第一人,徐霞客。求訂閱)
“江寧老師,您是怎麼預測出大西王張獻忠的財寶,就在江口?”
“江寧老師,江口沉銀出土文物共5萬多件,您都成為曆史名家了。”
“江寧老師……”
張獻忠江口考古並沒有完全結束。
不過。
當大部分文物出土之餘,江寧也沒有再呆在考古工作組。
這會兒,他卻是重新回到雙慶大學。
無疑。
如果說之前江寧,隻是一位非常有名氣,非常有學識的主播。
但現在。
在一眾人士眼裡,江寧已然成為曆史名家。
這不。
這節課隻是一開始,一眾學子都紛紛向江寧問道。
對於此。
江寧也一一作答。
十幾分鐘之後,江寧進入到了正題:“各位同學,大家有其他的問題,我們下了課再交流。這節課,我們繼續講明朝。不過,之前我講的一些曆史人物,都是一些比較知名的曆史人物。像大西王張獻忠,又如楊慎,還有王陽明。他們都是曆史名人,而且還有功名在身。可是,在明朝,還有許許多多未有功名,與我們一樣是為普通人的存在。雖然他們沒有功名,但他們的一生,同樣的精彩。”
“今天我要講的人物,就是一個大家沒有聽過,或者是很少聽過的一位,他叫做徐霞客。”
在黑板上,江寧寫出了徐霞客的名字。
其實呢。
不管是在前世,還是在這一世。
徐霞客都是一位普通人。
他沒有功名,看起來好像也沒有做出什麼壯舉。
但哪怕就是這樣的一位普通人,同樣令人神往。
這不經讓江寧想起前世一部作品,《明朝那些事兒》。
在作者當年明月寫完這一部作品之後,他在最終卷寫了徐霞客。
徐霞客在明朝自然不是最為重要的人。
但是。
徐霞客那種人生觀,卻是激勵著當年明月。
對於當年明月來說。
或許帝王將相幾百年之後,也都是糞土。
可是。
徐霞客幾百年之後,卻不是。
此時的江寧也是一樣,他開口說道:“在講徐霞客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徐霞客的高祖。其實之前我在講唐伯虎的時候講過,當年與唐伯虎一同去考試的,有一位富二代叫徐經,他就是徐霞客的高祖。後來兩人因為科考案,最終被扁為了吏人。唐伯虎至此一蹶不振,但徐經卻並沒有頹廢,而是乖乖的領了聖旨,回到了家鄉當起了吏人。”
“與之同時,徐經雖然被取消了舉人的身份,但徐家是江南富商,徐家很善於經營,哪怕就是傳到徐霞客這一代,徐家仍是生活的非常不錯。大概是受祖父徐經的影響,徐家至徐經之後,幾代都沒有怎麼進入到仕途。而到了徐霞客這一代,徐家已經可以允許參與科考。但可惜,徐霞客卻是喜歡遊山玩水,並不在意功名。徐霞客雖然也參加了童子試,但沒有錄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沒有勉強於他。”
“隻是雖然徐霞客並不在意功名,但他卻很喜歡讀書。但他喜歡的書,並不是那些四書五經,而是一些增長見聞,能夠介紹江河地理的書籍。19歲的時候,徐霞客父親去世。徐霞客從小就很想遊曆山川江河,也想探尋古代名山大川之秘,更想繪出一部介紹天下名山勝水的通誌。但因為上有老母,徐霞客並不忍心遠行。”
雖然徐霞客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人。
他沒有什麼功名。
也沒有做出什麼大事業。
可江寧隻是一開講這個人物,雙慶大學一眾學子,包括直播間無數的觀眾,這會兒卻是完全的被吸引住了。
“知子莫入母,徐霞客內心之意並沒有瞞得過徐母。徐母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心胸豁達,與普通的女子並不一樣。見徐霞客很是糾結,徐母反倒是勸解徐霞客,並親自給徐霞客製作了遠遊冠,勉勵兒子不要惦記於她,你應該去完成你自己的誌向。徐霞客深受感動,21歲的時候,他挑起簡單的行李,開始瀏覽祖國大好河山。”
“沒想到,這一遊曆,徐霞客卻是遊了7年。7年時間裡,徐霞客瀏覽了泰山,太湖,洞庭山,探訪了靈威丈人遺址。不過這七年時間裡,雖然徐霞客遠行,可一直心裡掛念著母親,所以並沒人走太遠。基本上是去哪裡一次,然後就早早的回來了,這是他的第一階段的出遊。”
“第二階段,徐霞客用了20年的時間,遊曆了嵩山,五台山,華山,恒山,廬山,黃山,盤山,崆峒山,天台山,雁蕩山,足跡橫跨江蘇、浙江、山東、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bj、天津、上海……等20多個省份。”
“第三個階段,也是徐霞客最為重要的階段,他曆時四年,寫下了九卷遊記。”
黑板上。
江寧畫出了一張地圖。
地圖上江寧把徐霞客去過的地方,用連線的方式一點一點全部連起來。
開始的時候。
徐霞客隻是在附近遊曆,這隻有幾條線。
而到後麵。
隨著徐霞客遊曆的地方越來越多,整個線幾乎畫滿了整個中國。
“我的天……”
“這足跡。”
看著地圖上的連線,一眾學子滿臉都是羨慕。
“當時應該沒有飛機吧。”
“還飛機,連高鐵,鐵路都沒有。”
“不隻沒有這一些,也沒有汽車,隻能靠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