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最多。
就是有一些研究過元史的,知道有張養浩這樣的一位人物。
但對於他做過一些什麼,也不是特彆清楚。
這當然不能怪他們。
一個是元代本身存在的時間隻有100年不到。
唐宋元明清,雖然有元。
可大家對於元朝,當真沒有太多的印像。
除此之外。
元朝不但存在的時間短,而且這100年間,皇帝可是換了不知道多少位。
其中有38年時間,更是換了9位皇帝。
這麼算下來,平均每位皇帝統治的時間,隻有4年左右。
試想一下。
如此頻繁的更換皇帝,不說讓人記不住。
哪怕就是史書都有一些記載混亂。
想來。
這也是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江寧繼續講道:“隻是可惜,雖然仁宗重用了張養浩,但幾年之後,仁宗去世,英宗上任。與仁宗不一樣,英宗的想法複雜多變,張養浩自知,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自己就算是繼續在朝為官,一個是起不到重用,另一個可能會有性命之危。同年六月,他便辭去了官職,告老還鄉。”
“曆經宦海浮沉的險惡,看慣時移世易的滄桑,京中往事恍若一夢。此番歸來,張養浩如脫籠之鵠。他少年時期所表現出來的詩文才華,卻是徹底的爆發了出來。一次,他登會波樓,寫下一曲《登會波樓》。”
【四圍山,會波樓上倚闌乾,大明湖鋪翠描金間。華鵲中間,愛江心六月寒。荷花綻,十裡香風散。被沙頭啼鳥,喚醒這夢裡微官。】
江寧一邊講,一邊寫下了這一首元曲。
“又有一次,他去大明湖,寫下《大明湖泛舟》。”
【畫船開,紅塵外,人從天上,載得春來。煙水間,乾坤大,四麵雲山無遮礙。
影搖動城郭樓台,杯斟的金波灩灩,詩吟的青霄慘慘,人驚的白鳥皚皚。】
“還有一次,他寫下《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倚杖立雲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
曆經唐詩宋詞。
元朝的文學特色,那就是元曲。
所謂的曲,那就是可以配得上調的。
雖然江寧隻是念出張養浩的詞,並沒有曲。
可哪怕就是僅僅讀詞,眾人依然陶醉於其中。
但江寧沒有停下,他繼續說道:“隻是雖然張養浩選擇了告老還鄉,可朝廷卻一直惦記著這位驚豔之才。8年時間,朝廷一共召了張養浩七次回朝,但張養浩卻拒絕了七次。直到第八次,朝廷召張養浩前往陝省賑災,張養浩沒有拒絕。甚至,這一次一接到召令,張養浩便沒有任何猶豫,第一時間前往了陝省。”
“一路西行,陝省的災情超出了張養浩的想象。在路途當中,他看到了成群離家出走的災民,甚至,有的災民為了活下去,還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形。目睹於此,張養浩內心無比之巨痛。他恨不得把遍地野草都變成茂密的莊稼,讓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黃的金珠,一夜之間,張養浩就此白頭。一天夜裡,張養浩回想起這些時間看到的種種,寫下了一首詞《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邊寫。
江寧一邊念。
直播間內一眾粉絲,卻是完全被這一首詞給感染了。
特彆是最後一句。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是啊。
幾千年來。
朝代是換了一個又一個。
皇帝也輪了一輪又一輪。
但不管是興也好,亡也好。
苦的隻是百姓。
“麵對著天災,張養浩剛到災地,他便立即整頓經濟,查庫存,蓋印章,調糧食,懲奸惡,竭儘全力地讓這片土地多一些生靈的生氣,同時,他上書求納糧補官的法令,請求以出售官位換取糧食,緩解災情。辛苦操勞之下,這片土地終於少了一些哀嚎,多了一些生氣。隻是,就在張養浩為民賑災當中,張養浩卻是突然病逝……”
伴隨著張養浩的逝世,直播間一下子變得無比的安靜。
他們沒想到,好端端的,張養浩怎麼就去世了嗎?
隻是張養浩雖然去世了。
可他去世之前留下的那一首《潼關懷古》,卻是一次又一次刺激著眾人。
“江寧老師,張養浩先生就這樣走了嗎?”
眾人的心情有一些沉重。
他們沒想到。
元代竟然有這樣的一位曆史人物。
“是的。”
江寧點頭。
“那他有沒有留下什麼遺言?”
“這首《潼關懷古》,可以算是他的遺言。”
說完,江寧卻是又說道:“或許,還可以再加上一首。”
“哪一首?”
“《北邙山懷古》。”
拿起筆。
江寧寫下: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
把風雲慶會消磨儘,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北邙山並不算是一座名山,他也沒有哪裡稀奇的。
可是。
就是這樣的一座稀奇的山,他卻是經曆6個朝代,24位帝皇埋葬於此。
東漢光武帝劉秀、陳朝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蜀主劉禪、西晉司馬氏,甚至百濟國王紛紛將這裡作為靈魂最後的棲居之地。
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們,生前把榮華富貴、風雲慶會享受個夠,然而,死後也不過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萬事皆休。那麼,生前的尊貴與否,死後的衰榮如何,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不經讓江寧回起射雕英雄傳當中,大結局郭靖與成吉思漢的對話。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曆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於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
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隻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成吉思汗雙眉豎起,舉起馬鞭就要往郭靖頭頂劈將下去,但見他凜然不懼的望著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甚麼?
郭靖心想自今而後,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當下昂然說道:大汗,伱養我教我,逼死我母,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說了。我隻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麼多人,流這麼多血,占了這麼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
成吉思汗默然不語。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甚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隻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
講完。
江寧就此下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