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唐宋八大家。求訂閱)
“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一次科考的兩次主考官。正主考官為歐陽修,這一位也是宰相,也是知名曆史人物。副主考官叫做梅堯臣,雖然梅堯臣沒有歐陽修知名,但他卻善於寫詩,被稱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
當然。
這兩個是考官,並不是考試的學子。
隻是簡單的講了一下兩位主考官,江寧便繼續說道:“這一榜裡的蘇軾與蘇轍兩兄弟就不說了。當然,他老爹也不說。不說不是說他老爹沒名氣,主要是他老爹考試還考不贏兩個兒子,這一次他沒中進士。不但這一年沒中,蘇洵一輩子都沒中過進士。”
“所以,我們就先說當時這一科的狀元。”
“這一科的狀元叫做章衡,雖然現在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他是誰。但章衡為官還算不錯,一生也比較安定,沒有太大的起伏,最後還被封為吳興縣開國伯,得到善終。同時,他與蘇軾也是好友。特彆是,當時章衡高中狀元之時。連蘇軾對於這位章衡也是甘拜下風。認為章衡之才,百年之內估計無人能夠比得上。”
“跟大家說個小故事,雖說蘇堤是蘇軾修的。但是,當時提議修建蘇堤的並不是蘇軾,而就是章衡。而在關於治理西湖的時候,蘇軾還向章衡寫過一封求助信。信中說,您勸告和鼓勵我治理西湖,現已著手並已初具規模,想必您一定會不惜餘力繼續幫助我的,請您將貴府罰沒的船隻儘數給我,多多益善,我大約需要四百隻,請您派人送來。本州彆的東西還好,就是缺乏士兵,也請您一並幫助。非常懇切,非常懇切。”
說到這裡,江寧笑了笑:“此前史書當中都說蘇軾情商不高,事實上,之前講蘇軾的時候就說過,蘇軾其實情商非常高。要不然,他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多好友。這可不僅僅是他的才華,同樣還有他的能力。”
“原來還有一個叫做章衡的狀元,有意思。”
“哈哈哈,我也覺得有意思。”
“是。之前我對於曆史一點興趣也沒有,現在聽了蘇軾之後,竟然對於其他一係列曆史人物也有了興趣。”
這當然是之前江寧在講蘇軾的時候,已經將當時北宋之時大環境給說了一下。
如此。
雖然現在說的是一些其他大家並不了解的曆史人物,但代入到當時的背景當中,眾人也很快便能接受。
“第二位,叫做曾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寧繼續開講。
隻是。
第二位曾鞏他隻是剛說,眾人便不由得一愣:“江寧老師,什麼是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與宋朝時期的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稱。”
對於眾人的不解,江寧並不奇怪。
可能大家會說。
唐宋八大家不是常識嗎,怎麼大家還不知道?
這太正常了。
事實上。
像唐宋八大家之類的稱號,他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
他是後人總結給他們定的一個稱呼。
哪怕就是在前世。
關於唐宋八大家這個稱呼,也是在明代之後,這才出現的。
也就是說。
在明朝之前,沒有人會說唐宋八大家。
你問唐宋八大家是誰,大家也不知道。
無疑。
在這一個平行世界。
雖然曆史中的人物確實有,可因為史官記錄的並不太一樣,也就沒有這樣的一個稱呼。
“這個合稱,一共有八人。唐朝有兩位,宋朝有六人,曾鞏就是其中之一。據說,他的散文寫得非常好。也因此,當時蘇軾在參加科舉的時候。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一下子就覺得這可能是自己弟子,也就是曾鞏寫的。為了避嫌,就將該篇文章定為了第二。”
“噢,原來如此。”
這一說,前前後後,大家卻是越來越為的明白了。
“江寧老師,那唐宋八大家,除了曾鞏之外,具體有哪些人?”
“在這裡,我可以先跟大家簡單說下。唐朝有兩位,一個是韓愈,另一個叫做柳宗元。宋朝則有六位,分彆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還有剛才我們說到的曾鞏。”
“我去,八大家裡麵,蘇家就有三位。”
看到這一份名單,眾人驚訝的說道。
江寧也是點頭:“所以史學家也將三人稱之為一門三父子,蘇洵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他的才華還是很厲害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教出兩位這麼優秀的兒子。同時,蘇洵的散文也寫得非常好,氣勢恢弘,很有筋骨。至於王安石,這位大家就更為熟悉了,他的散文亦是非常厲害。至於歐陽修,那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
現在並不講唐宋八大家,江寧隻是提了一提。
不過。
在這稍稍提及唐宋八大家時,直播間一眾網友卻是變得更為興奮了。
“我去,越來越覺得曆史有趣了。”
“嗯,想來王安石散文也是寫得極好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成為宰相。”
“宰相與寫文章好不好沒關係,不過,文章寫得好,對於當宰相還是很有幫助的。”
這樣的分析還是很有邏輯的。
你看。
歐陽修與王安石,包括蘇轍,散文都寫得很牛逼。
所以。
這三人都當上了宰相。
甚至包括蘇軾。
他要是與蘇轍一樣克製一些,宰相的位置他也跑不了。
“呃,剛才岔題了。我們繼續講曾鞏,曾鞏的家世比較好,父親當過縣令,爺爺當過戶部郎中。曾鞏18歲時的時候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20歲入太學,上書歐陽修並獻《時務策》,此後,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結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經同杜衍、範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直到39歲的時候,曾鞏這才考中進士。”
“相比之其他一些大家,曾鞏顯得比較低調。他善於寫散文,但文章更趨向理性,更多的是議論文和記敘文。同時,在當時王安石變法當中,曾鞏也沒有太多的表態。所以,曾鞏即不被新黨敵勢,也不被舊黨太過於看中。如此,雖然曾鞏很有才華,但大都時候是在地方任職。65歲,曾鞏在江蘇南京去世。”
可以說。
唐宋八大家裡麵,就曾鞏最為低調了。
他比之蘇軾的父親蘇洵,還更為低調,不起眼得多。
但事實上。
曾鞏的才華並不弱於他們,隻是他性格比較平和,也不參與政治鬥爭。
如此曾鞏即沒當上什麼大官,同樣也沒有受到過太多的迫害,很是安然的過完了一生。
……
“不過,相對於曾鞏,他的弟弟曾布就牛逼的多了。”
“江寧老師,曾布是曾鞏的弟弟?”
“對。”
江寧點頭:“曾布是曾鞏的弟弟,他與曾鞏也在這一年考取了進士。但曾鞏政治上比較中立,所以曾鞏一直都在地方做官。但曾布卻是新黨當中的得力骨乾,並一直支持新法。後來,曾布也一路做到了宰相。不過,有爭議的是。曾布卻是在《宋史奸臣傳》裡,被例為奸臣。但很搞笑的是,後來曾布又被蔡京例為元祐奸黨,與舊黨的司馬光一起被刻上了“黨人碑”上。而事實上,蔡京也是新黨一員。”
“於是,曾布就與蘇東坡後期一樣,即被新黨的人討厭,也被舊黨的人記恨。但不管如何,說曾布是奸黨以現在來看,著實是冤枉了。曾布在對於新法的推動之下,立下了不少功勞。同時,在對抗西夏上也立了功。雖然他堅持新法,但他也不是完全的就讚同新法的內容。
曾布在推行新法的時候,最為看中的不是,是否利民,從而選擇性的推動。隻是可惜,當時整個大環境就是新黨與舊黨之爭。一但誰在新黨與舊黨當中得勢,他便能快速升職。一但失勢,也將快速被貶。曾布因為支持新法,一路做到了宰相。但也因為在支持變法當中,得罪了許多的高官,如蔡京……晚年卻是被免到了地方,擔任了戶籍管理員的職位。”
其實北宋的曆史比較簡單。
因為在北宋當中,很多時候,基本上是圍繞著王安石變法。
正如這一些官員一樣。
基本上他們的一生沉浮,也是因為王安石變法。
“第三位,章惇。”
講了曾布之後,江寧開講千年科舉第一榜的第三位人物,也就是章惇。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記憶,之前我講過章惇。”
“江寧老師,我記得,這個章惇是不是之前曾經為蘇軾求過情的?”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