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老師,再後來呢?”
“什麼後來?”
“李清照啊。”
“好像講過了吧,李清照南渡之後,被一位渣男欺騙,接著就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對對對,我說的就是這個之後呢?”
“這個之後就死了。”
“死了,怎麼死的?”
“老死的。”
“呃……”
還算好。
也算是安度晚年。
就是寂寞了一些。
不過相對之很多人好多了。
“江寧老師,我們好像記得,您說南唐李後主對詩詞也很有研究。”
“是。”
“要不,今天再分享一下。”
“算了吧,再分享,你們的胸又得痛了。”
“沒事,反正痛都痛了,一次性痛個夠。不然,下次還得痛。”
“那行,我就簡單講下這位李後主。”
都這樣說了,江寧點頭。
“李後主的生平正史上有,估計大家都知道。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李後主叫李煜,字重光,號鐘隱,又號鐘峰白蓮居士。他當皇帝還算仁慈,也算是比較有為,比較進取,就是喜歡詩詞歌賦。這其實也沒有什麼,隻是南唐在當時是一個很小的國家,李後主雖然比較有為,但也沒能讓國家走向強盛。此時宋太祖奪取江山之後,他便想滅掉南唐。”
“李煜一度向宋太祖稱臣,隻是雖然如此,李煜仍然加強兵防。宋太祖雖然看到李煜稱降,但宋太祖雄心很大,並不接受李煜的投降,甚至還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隨即發兵攻打南唐。最終,金陵失守,南唐滅亡,李煜徹底投降,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
這個違命侯當然是羞辱李煜的。
這樣的隨便亂封名號,不隻是宋太祖這麼乾過。
不少皇帝都這麼乾過。
隻是國家都被滅亡了,這樣的名頭羞辱又算得了什麼了,李煜也隻能接受。
“據說,南唐滅亡之後,李煜雖然沒有被關起來,還被封了侯爵,但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製,但總體還算過得可以。隻是每每想起國家滅亡,李煜隻能歎氣。而在這一段時間,李煜寫了許多思念故國的詞作。比如這一首《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彆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江寧將這一首詩寫了出來。
與李清照一樣。
李煜的詞作風格並不會用太多典,也不會用太多難解的字。
他的很多詞是平常我們所說的大白話。
正如這一首詞。
基本不需要任何的解釋。
隻要一看,便能知道這首詞作的意思。
而也正因為這樣的詞作比較易懂,這首詞作裡麵的離愁之緒,卻讓人很自然的感同深受。
“剪不斷,理還亂……這水平,與李清照可以相比了。”
“我也覺得。而且,如果結合李煜的生平,我倒是覺得這感情更為的真摯。”
“是的。”
眾人一時紛紛評價。
相對於李清照。
李清照確實寫了許多經典的詞作。
比如她最為經典的一首,聲聲慢。
雖然寫得令人拍案叫絕。
但說起來,她就是一位婦人的寂寞無聊之感。
可對於李後主來說。
國家滅亡的感情,卻是更為的深入人心。
這裡的彆是一般滋味,可真的是彆是一般滋味了。
“這隻是其中一首相見歡,我們再來欣賞李煜的另一首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前世有一部網文作品很知名,就是叫做《人生長恨水長東》。
當然。
他寫的不是李煜,寫的是二郎神楊戩。
這部書籍,看完之後不知道虐了多少人。
無疑。
這一句【人生長恨水長東】,卻是出自於李煜之手。
江寧繼續與大家分享:“其實在南唐國家滅亡之前,李煜雖然也好詩詞,但他寫的詩詞並不是這種離愁之緒。他更多的一些詞作,是描寫景物,自然美景,以及情愛一類。據說,他很寵兩位皇後,一位是大周後,一位是小周後。因為小周後也喜歡詞作樂曲,李煜為了討小周後的歡心,他曾用嵌有金線的紅絲羅帳裝飾牆壁,以玳瑁為釘;又用綠寶石鑲嵌窗格,以紅羅朱紗糊在窗上;屋外則廣植梅花,於花間設置彩畫小木亭,僅容二座,李煜就和小周後一起賞花對飲。
每逢春盛花開,就以隔筒為花器插花,置於梁棟、窗戶、牆壁和台階上,號為“錦洞天”。每年七夕生日時,李煜必命人用紅、白色絲羅百餘匹,作月宮天河之狀,整夜吟唱作樂,天明才撤去。”
“隻是現在的李煜,自然沒有心情與原來這般。雖然現在自己並沒有死,甚至生活上還能得到保障。但國恨家仇,每天都讓李煜無比的感慨。”
說著。
江寧寫出了另一首詞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叫做【浪淘沙令】。
這首詞作裡麵,江寧最為喜歡的有兩句,一句是夢裡不知身是客。
另一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兩句都是另有所指。
兩句都是感情讓人止不住的睹得慌。
同樣。
這一首詞作,也讓眾人感慨萬千。
“夢裡不知身是客,是啊,現在的李煜,他已經不是這江山的主人,而是客人。”
“如果單單隻是客人還算好,畢竟主人會有不錯的招待,對客人也很尊重。但,李煜這位客人,實則是階下囚,哪裡有什麼尊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下人間……天上人間,好美。但,此時已經換了人間。”
不得不說。
雖然很多粉絲並不算是特彆對文學有研究。
但李煜的詞作就是這麼的簡單明了,而且感情真摯。
所以這樣的詩詞才更為的深入人心,更為的流傳下來,也更為的讓大家都能夠體會其中之意。
“還好李煜不是宋人,要不然,胸得炸了。”
摸了摸胸口,眾人還挺得住。
畢竟。
南唐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南唐畢竟是一個小國家。
而且南唐也無法代表宋,更無法代表正統。
所以眾人對於李煜的詞作雖然能夠理解,但卻不會那麼心痛。
所以他們會用更為欣賞的眼光去評價這樣的詩詞。
但不管如何。
這樣的詞作,實在是寫得太好太好了。
“最後向大家分享一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將這一首詞寫完。
江寧說道:“據說,寫這一首詞的時候,李煜突然心血來潮,卻是命宮女在府內結燈掛彩,縱情歌舞,回憶南唐時候在宮裡的風光。此事被已經是宋高宗的趙光義得知,趙光義覺得李煜可能對於自己的國家仍心存幻想。於是便賜了千機藥給李煜,李煜最終毒發而死。”
千古詞帝,就此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