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講完文天祥卻並沒有結束,幾天之後,江寧再次開了直播。
divcass=”ntentadv”“江寧老師,另外兩人是?”
“一個叫做陸秀夫,另一位叫做張世傑,他們與文天祥,也被人們稱之為宋末三傑。”
是的。
南宋雖然軟弱,但在他快要滅亡的時候,卻是硬了一回。
雖然這個硬是以死為代價。
但這也證明著,宋人的風骨依然存在。
“陸秀夫與文天祥一樣,當時南宋被蒙古不斷的入侵,很多的一些大臣或投降,或反叛,但陸秀夫沒有。當時臨安已經淪陷,恭帝被抓走,一眾大臣基本上反判了。不過,陸秀夫卻是擁立趙昰繼承帝位,改國號為景炎。隻是蒙軍並沒有放過他們,一路追殺陸秀夫與小皇帝趙昰。”
“沒得辦法,陸秀夫隻好帶著小皇帝趙昰在海上一路漂泊。後來,他們又逃到秀山,再後來聽說廣州失守,慌亂之中退到南海。海上這時忽起颶風,宋朝船隊被吹得七零八落,小皇帝趙昰不小心落水,因此染病。超過四成的宋朝士兵在這次颶風中喪命。因元軍追兵逼近,又不得不逃往碙洲。小皇帝趙昰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景炎三年,小皇帝趙昰在荒島上病死,時年隻有9歲。”
歎了一口氣,江寧繼續說道:“雖然小皇帝趙昰死去,但陸秀夫仍沒有投降,他找到了趙昰的弟弟,也就是趙昺,擁趙昺為帝,趙昺當時隻有6歲。但雖然如此,蒙軍卻仍是不斷的攻擊南宋小朝廷。雖然陸秀夫等人一直都在不斷的抵抗,甚至不斷的招募對宋還有感情的兵馬,可蒙軍攻勢不斷,陸秀夫便帶著趙昺逃到了崖山,並在這裡一邊抵抗,一邊等待流亡朝廷的支援。”
“隻是蒙軍的進攻實在是太過於激烈,陸秀夫一眾宋軍根本就無法抵擋。眼見一眾軍士根本就不是蒙軍的對手,他們被俘虜也是早晚的事。此時,陸秀夫背著隻有7歲的趙昺,看著前方的茫茫大海,一時悲從心來。陸秀夫說道,陛下,臣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罪臣沒有為國朝扳回局麵,沒有辦法保住皇上你,陛下可願與我跳海殉國?”
“看著老淚縱橫的陸秀夫,雖然隻有7歲的趙昺,他卻是說道,朕知道,既然天要如此,不管做什麼都無任何用處,既然國家滅亡,朕身為一國之君,豈能獨活於世。陸秀夫回頭看著在自己背上的小皇帝,而趙昺亦堅定的點頭。隨後陸秀夫縱身一躍,與趙昺投入了洶湧的大海。”
比之文天祥的故事更為的淒慘。
兩個皇帝。
一個死前隻有9歲。
一個隻有7歲。
9歲的皇帝是驚愕病死。
7歲的皇帝卻是投海而死。
不僅如此。
江寧卻又接著說道:“見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而亡,跟著他們的宋軍看著漫天的蒙軍,亦是跟著陸秀夫一樣,跳入了茫芒大海。幾天之後,崖山岸邊,浮屍有數萬於眾。”
說完,眾人沉默了許久。
他們此前從來沒有聽過陸秀夫。
就像沒有聽過文天祥一樣。
雖然有一些曆史愛好者,他們知道有陸秀夫,有文天祥這樣的人。
但在宋朝末期,很多人已經不太去會關心這一些人物了。
可是。
雖然這一些人也是按著史書一樣,就是這樣死去的。
但死雖然是死。
可一種不同方式的死,那產生的效果卻完全不一樣。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想必。
這對於陸秀夫來說,他也是這麼想的。
如果不然。
他完全可以帶著小皇帝向蒙軍投降。
一但投降,那麼,他不但不會死,反而還會獲得一眾高官厚。
但陸秀夫還是選擇了死亡。
不是他不怕死。
誰人都怕死。
哪怕像文天祥這般有意誌的,聽到兩個女兒在宮裡為奴,內心亦是奔潰。
陸秀夫同樣也有妻子,同樣也有兒女。
但是。
他同樣還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這便是宋人最後的骨氣。
“江寧老師,張世傑呢?”
直到好久,眾人這才想起。
江寧所說的宋末三傑當中,還有一位沒有說。
“張世傑與陸秀夫,文天祥一樣,都是南宋小朝廷的堅定支持者。當他聽到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自殺之後,張士傑找到楊太後,想尋找趙氏其他的血脈,然後東山再起。可是,楊太後得知趙昺死去的消息,亦是跳海自殺了。後來,張世傑便將楊太後在海邊安葬了。”
“這時,突然海邊刮起了大風,將士勸張世傑登岸。張世傑說,不必了。然後登上柁樓,說道,我為趙氏,能做的事都做儘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我還能怎麼辦?現在到了這個地步,豈非天意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溺卒於平章山下。至此,宋末三傑,全部死亡。南宋,再也不存在。”
……
“江寧老師,宋朝您講完了?”
“講完了。”
“江寧老師,其實我們還想聽宋朝。”
“你們不是說一聽宋朝,肝都疼嗎?”
“雖然疼,但被您說的,我們越來越對宋朝感興趣了。”
“那沒辦法了。”
江寧攤了攤手,說道:“真正的要講宋朝,那恐怕得幾個月。隻是,我要講的已經講完了,再要詳細的講,那就不是我的任務了。”
說實話。
其實江寧講宋朝講得也有一些肝疼。
不管是南宋雄起,還是南宋軟弱,他都是一個悲劇的朝代。
這本來也是一個很無奈的朝代。
在這個朝代當中。
不管出了什麼樣的人物,他都會以悲劇收場。
打也打不過。
哪怕硬起來幾回,死得人也一大堆。
所以。
不管是從哪個方麵。
哪怕就是宋末三傑,雖然江寧內心上麵是佩服他們,也認為他們是南宋的脊梁。
可惜三人的結局卻並不好。
但江寧又不知道說什麼?
所以。
講到這裡,江寧回顧了一下,差不多一係列宋朝該講的都講了。
有一些沒有講的,那就讓其他一些曆史大佬去補充了。
“江寧老師,那您準備開講唐朝了?”
“嗯。”
江寧點頭:“是的,講唐朝。”
至於為什麼要講唐朝。
一個是講完了宋朝,自然得講唐朝。
當然。
在宋唐之間還有朝代,那是五代十國。
但說真的。
五代十國一個是江寧不感興趣。
另一個,五代十國有一大堆的國家。
真要講的話,彆說是一般的普通人了,哪怕就是曆史愛好者,記起來也是頭暈。
所以。
江寧直接就跳過五代十國,進入到唐朝。
做為如此燦爛輝煌的唐朝,江寧可是期待已久。
而且。
此前講了這麼久的宋朝,講得江寧有的時候也不時鬱悶。
接下來,那便講爽得不要不要的唐朝。
當然。
還有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謫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