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與普通的古詩,絕句不一樣。
律詩不僅僅是詩,同時,他對於格律方麵也有著非常大的要求。
所以雖然很多人寫過詩,但不一定是律詩。
也因為律詩對於格律方麵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這也比較考驗作者的功力。
這不僅要詩寫得好,而且還要格律上符合。
所以前世寫得好的律詩,或者是比較知名的律詩並不是特彆多。
同樣。
前世對於律詩之首,也一直存在爭議。
其實這方麵,真要細說,並沒有太大的爭議。
因為之前不少人將律詩之最與律詩之首混在了一起。
一般認為。
律詩之最是杜甫的《登高》。
而律詩之首,則是崔顥的《黃鶴樓》。
當然。
這裡的之首並不代表最為利害。
這有一些像全真七子一樣。
全真七子當中的大師兄,並不是實力最強的。
反倒是排在第二的丘處機,武功才最厲害。
崔顥的《黃鶴樓》,正是被《唐詩三百首》這部作品,放在律詩之首位。
之首。
也就是說,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律詩。
也因為他具有代表性。
曆來一眾名家讀到這一首詩,都是無比的佩服。
當然。
江寧在這裡不是與大家研究律詩的格律的。
江寧繼續說道:“這一位在唐朝時期默默無聞的詩人崔顥,他來到黃鶴樓的時候,也學著古人一樣,揮筆而就。於是,他便寫了一首與黃鶴樓的同名詩《黃鶴樓》。”
“江寧老師,黃鶴樓這首詩,我們好像沒聽過啊。”
“沒事,到時候我將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一首《黃鶴樓》。”
江寧沒有第一時間跟大家分享這一首經典之作,他帶著大家繼續眺望遠方:“前方大家知道是哪裡嗎?”
“好像是喻家山。”
一位武漢本地的遊客向江寧說道。
“對,喻家山是武漢第一峰,再看那邊。”
“前麵是梅子山。”
“不錯。”
江寧點頭:“而我們所在的地方,有人知道是在什麼山上嗎?”
“蛇山。”
“是的,正是蛇山。”
江寧朝著那位本地人豎了一個大拇指:“如果我們從高處看,或許我們會看到,喻家山與蛇山,以及梅子山連在一起,有一些像龍的圖案。喻家山是龍頭,梅子山則是龍尾。而蛇山,正是龍腰。”
“啊……”
眾人一愣。
沒想到。
江寧在講黃鶴樓的時候,竟然搬出了風水知識。
雖然這風水大家都是不懂。
可是。
這風水自古大家都很相信。
不說江寧是風水大師。
哪怕江寧對於風水不太了解,但說到龍脈一詞,眾人亦是興奮不已。
“難怪黃鶴樓會建在這,原來這是龍腰之上啊。”
“沒想到,武漢這裡竟然有龍脈。”
“看來武漢要興盛起來了。”
眾人有一些激動。
這種東西,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
總之,這都預示著這裡是福地。
特彆是武漢的本地人,此時更是聽得心花怒放。
當然。
也有一些不懂什麼風水,也不懂龍脈啥的,他們喃喃自語:“龍脈,我怎麼看不清楚啊。”
但旁邊人卻是的提醒他:“你將德高地圖拿出來看看。”
“拿地圖出來做什麼?”
“你將地圖縮小,然後再將這幾點連起來,你會發現什麼。”
“我草……一條龍。”
如果有3d地型山脈圖,這看起來就更為真確了。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龍脈可能無法用科學向大家證實。
但是。
在國內一眾地型山脈圖上,你確實可以看到,有許多彎彎曲曲如龍形一樣的圖案。
或許,這是巧合。
但是。
當不少人在地形圖上看到這一些龍的圖案時,仍是將一眾看客,給震得有一些不敢相信。
……
“好了。”
龍脈一類的東西,他太過於玄乎。
江寧帶著大家來到了黃鶴樓廣場。
此時。
整個廣場已經人山有海。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此前我講過一位叫做李白的詩人。”
“記得,當然記得。江寧老師,您終於想要講李白了嗎?”
“嗯,今天順帶著講一點。”
江寧點頭:“李白曾經就來過黃鶴樓,並在黃鶴樓寫過不少詩。比如,這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儘,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位孟浩然,也就是李白的偶像。
對。
李白與杜甫一樣,都是瘋狂的追星族。
杜甫追李白。
而李白追孟浩然。
這一首詩,就是李白年輕時候寫過自己偶像孟浩然的。
“李白就是李白。”
“啊啊啊,終於又欣賞到一首李白的詩句了。”
“謫仙人不愧是謫仙人,這首詩絕了。”
對於李白。
因為之前講到一半,眾人對於李白那可是念念不忘。
隻是後麵一半,江寧一直都沒有怎麼講。
而今天。
江寧終於透露了一點消息。
“是啊,李白與其他的詩人不一樣。雖然這是一首離彆詩,但對於年輕的李白來說,在這一首離彆詩裡麵,我們看不到一片愁容。反而,這樣的離彆詩還透露出一種欣喜之意。或許,對於李白來說。遠方以及未來,都有著無比美好的事情在等著他。所以,哪怕這是送彆孟浩然,李白亦是無比的灑脫。”
掌聲,紛至遝來。
什麼叫文化?
文化不就來了嗎?
什麼叫做底蘊。
底蘊,不就來了嗎?
“不過李白雖然有才,但在寫黃鶴樓這一塊上,他亦是比不上一個人。”
“誰?”
“正是之前我們講的崔顥。”
黃鶴樓與李白雖然有緣份。
但要說到黃鶴樓,最應該講的,並不是李白,而是崔顥。
“其實李白不隻一次來過黃鶴樓,他還來過多次。還有一次,李白來黃鶴樓的時候,他看到黃鶴樓上題有崔顥的詩。一時心癢難禁,便想與崔顥題的這首詩比上一比。可是,不管李白後麵怎麼想,他都沒能想出比之崔顥更高明之作。最後無奈,李白投筆寫了一首打油詩,以此發泄自己的憤怒。”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如此打油詩一出,卻是瞬間讓全場笑尿。
“江寧老師,這真是李白寫的詩?”
“確實是。”
“這也太……”
眾人忍不住又是笑了起來。
這樣的打油詩,簡直是大開他們眼界。
他們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