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老師,這不對啊。”
“怎麼?”
“捕蛇這麼危險,為啥這家夥還想去送死?”
《捕蛇者說》離奇的故事,一下子就讓眾人感覺到萬分的奇怪。
畢竟。
之前這位捕蛇者所說,他父親爺爺都因為捕蛇死掉了,他也差點死去。
按理來說,這樣的捕蛇很危險。
如果能不捕蛇,這自然皆大歡喜。
同樣。
做為永州司馬的柳宗元,也想幫助這位捕蛇者。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捕蛇者連命都不要,竟然還要捕蛇。
“是啊,大家說的對,同樣,柳宗元也感到很奇怪。”
江寧繼續說道:“於是柳宗元就問這位捕蛇者,你為什麼要冒這麼大風險還去捕蛇?這位捕蛇者就對柳宗元說,自我家到這裡已經有六十年了,傳了三代。但這60年的時間裡,相鄰們生活的都非常苦。哪怕我們可以去種地,但種地獲得的糧食又被官府收繳。到頭來,種了一年地等於沒種。”
“以前和我祖父一起在這裡生活的,現在十戶當中隻有一戶了。和我父親一起生活的,這些年當中十戶裡麵也隻剩下兩三戶。而和我一起在這裡生活的,十戶當中卻有四五戶。很多人因為這裡生活困難,死的死,搬得搬。而我們這一些人為什麼還能活下來,甚至活得比父親,比祖父那個時候還要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去捕蛇了。”
“雖然捕蛇很危險,但哪怕再大的危險,也比不了官府前來收繳我們的糧食。現在每當官府前來收我們糧稅的時候,一眾其他人無不是被官府摧壓得無法活下去。而我,雖然也很害怕。但我隻要小心的將捕到的小蛇養大,然後再將這些蛇上貢。那麼,這一些官府的人就不會為難我。雖然這樣的捕蛇生活是用我的性命去冒險的。但冒再大的險,也比之每天都被官府摧殘的好。所以,就算是捕蛇再大的危險,我也願意繼續捕蛇。司馬大人您讓我不要捕蛇,豈不就是在害我嗎?”
江寧這一解釋,一眾人士目瞪口呆。
他們從來沒想到。
結局會是這樣的。
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比種地強。
是啊。
想想當時。
那個時候唐朝已經不是盛唐,而是中唐。
中唐雖然還能繼續,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的生活卻比之冒險去捕蛇還要來得痛苦。
“而柳宗元聽到這位捕蛇者說的話,他卻是明白了一個道理。”
“江寧老師,什麼道理?”
“苛政猛於虎也。”
是的。
老虎固然是令人害怕的,甚至還會讓人失去生命。
但是。
還有一種比之老虎還要更為凶猛的東西。
這個東西。
那就是苛政。
苛政的意思,那就是嚴重的賦稅。
正如這位捕蛇者所說。
哪怕他冒著生命危險,他也不想去種地。
為什麼?
就在於。
捕蛇雖然危險,但他一年隻要一次或者兩次。
這就像老虎吃人。
老虎再吃人,它一年也隻有一次或者是兩次。
甚至是有的時候好幾年不會出現。
躲過去了,那就平平安安。
而在這當中,他們隻要活過來,那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生活的還可以。
可嚴重的賦稅,那就不是每年一次,而是年年時不時來催繳。
這等於。
幾乎不管是每年,還是每一天,都在遭受著沉重的壓迫。
這樣的生活,老百姓又怎麼能活得下去呢?
“這個柳宗元是個好官。”
“嗯,他能將老百姓的疾苦記錄下來,並發現問題的源頭,對整個社會有著巨大的啟發。”
“喜歡這樣的官員,如果多一些像柳宗元這樣的官員就好了。”
柳宗元這個人物,一下子讓眾人喜歡上了。
……
“江寧老師,後來呢?”
雖然柳宗元與劉禹錫一樣,他是存在於史書當中的。
但在此之前。
人們對於柳宗元以及劉禹錫的理解,那就是二王八司馬事件。
但此時。
當江寧講到劉禹錫的一生頭鐵。
當江寧講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說。
眼前的兩個曆史人物,卻是變得無比鮮明了起來。
他們感覺。
這兩個人已經不僅僅是曆史當中的一個角色。
而是與大家一樣,都是生活在現實當中。
“也正是因為深入鄉村,柳宗元卻是更為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習性。為此,他雖然被貶到永州,但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在當地創辦了許多學堂,打破當地的封建迷信,推廣醫學,鼓勵生產。這一些措施,都在當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隻是到底柳宗元是被貶到地方的官員,雖然有一定的權力,但沒有太大的實權。所以,柳宗元哪怕深知一眾百姓的苦難,但他的影響力有限。也因此,在被貶的十幾年生涯當中,柳宗元都是極為的苦悶。
“而柳宗元在被貶的生涯當中,卻是將苦悶化為了創作的動力。他在永州期間,寫了一百多篇散文。其中,又有八篇最為知名,這八篇文章,後世有人將其稱之為《永州八記》。同時,也因為柳宗元極強的文筆,他也被選錄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江寧老師,之前您好像說過。好像蘇軾,蘇轍他們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對。”
“柳宗元與他們並列?”
“沒錯。”
“那這麼說,柳宗元的筆力很強了?”
“大家不妨來欣賞一下。”
說著。
江寧念起了柳宗元《永州八記》裡麵的其中一篇《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能被稱之為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無一不是頂尖中的頂尖。
正如這一篇小石潭記。
哪怕這一篇僅僅隻是柳宗元寫的隨筆遊記,但卻寫得無比的悠美動人。
“這水平,高考作文的話,一定是滿分。”
“那必需的,這一篇我得背下來,加強一下語感。”
“哈哈哈,我也有這樣的想法。”
雖然直播間大家都不是什麼文學牛人,但文章寫得好不好,大家一看還是知道的。
這篇小石潭記一出,卻是瞬間贏得了眾人的喝采。
江寧則是繼續:“再來欣賞一篇柳宗元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這一篇同樣是遊記。
意思也很簡單,說的是柳宗元前往了各個地方。
去這些地方也沒有特彆的目的,正如這一篇寫的一樣。
divcass=”ntentadv”柳宗元到了那裡,他就分開草坐下,然後擺好酒,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