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唐詩仙,你該出場了。(求訂_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 > 第262章 大唐詩仙,你該出場了。(求訂

第262章 大唐詩仙,你該出場了。(求訂(1 / 2)

唐代詩人有很多。

但要說愛國詩人,並沒有多少。

杜牧,算是其中一個。

這倒不是說一眾詩人不愛國。

主要這是時代所影響。

唐朝不比宋朝。

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

哪怕就是北宋巔峰時期,他都不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

在那個時候。

宋朝一直麵臨著外部的威脅,生存壓力很大。

但唐朝不一樣。

唐朝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

唐朝不隻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同時他的綜合國力一直以來都非常強。

雖然唐朝也有一些外族的壓力。

但總體來說,唐朝一直是占據主動優勢。

甚至有不少研究者認為。

唐朝的滅亡,不是因為唐朝太弱小了。

恰恰相反。

唐朝的滅亡,就是因為他太過於強盛。

當然。

這隻是某一些研究者認為。

比較理性認為唐朝的滅亡,是因為地方節度使勢力太大,而中央又無法管控這一些節度使。

最終唐朝也就滅亡。

此時杜牧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晚期。

一係列的節度使,他們已經開始擁兵自重,整個國家隨時都有可能陷入滅亡。

所以,杜牧這一首詩。

第一句與第二句看似是寫秦淮河兩岸的繁榮,但第三句與第四句卻話鋒一轉。

指向了亡國。

所以。

這一首詩一出。

隻是瞬間,之前所有人都認為是渣男的杜牧,一下子在大家眼裡,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我的天,我怎麼感覺好像誤會杜牧了。”

“我也是,如此愛國的詩作,這是唐朝其他詩人沒有的。”

“我倒是感覺,此前的杜牧一直留戀於煙花之地,或許隻是對於現實的無能為力。他無法改變這樣的局麵,隻能在煙花之地不斷的麻醉自己。”

無數的討論,紛至遝來。

當然。

同樣還有人又繼續討論起上一首杜牧的過華清宮。

這首詩同樣是一首無比經典的愛國諷刺詩。

想想當時的唐玄宗,雖然他開創了大唐盛世。

但在後期,很快唐朝就此衰敗。

不過。

對於杜牧的講解,江寧並沒有結束。

江寧繼續說道:“杜牧不僅僅是詩寫得好,同時,他的文章也是無比的出彩。在他20來歲左右的時候,他就寫了一篇《阿房宮賦》。”

阿房宮,據說是秦始皇所建的宮殿。

“江寧老師,阿房宮賦寫得怎麼樣?”

“完全可以和唐宋八大家媲美。”

當然。

可能很多人會奇怪。

既然杜牧寫的文章可以和唐宋八大家相媲美,但為什麼他沒有被選入到唐宋八大家裡麵呢?

要知道。

在這裡麵,還有一位名氣並不是特彆響亮的曾鞏。

他都能上,為啥杜牧不能上。

事實上。

唐宋八大家的評判標準,是以散文為標準。

也就是說。

這八位大家,都是寫散文的頂尖高手。

但事實上。

杜牧的這一篇《阿房宮賦》,他並不是散文。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賦。

他就是一種有彆於散文的賦體。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杜牧沒有收入到唐宋八大家裡麵的原因。

同理。

這裡麵還有王勃。

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這也是一種駢文文體,他並不是散文。

也因此。

唐宋八大家裡麵也沒有王勃。

向大家講解了唐宋八大家的收錄規則,江寧卻是念出了杜牧的這一首《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可以說。

阿房宮賦一出。

不管他是什麼樣的文章類型。

僅僅隻是讀上一遍,眾人便能感覺到這一篇文章的大氣輝煌。

這不。

江寧剛念了一個開頭。

一眾網友情不自禁又是驚呼了出來:“媽啊,又一篇千古名篇。”

“是的,之前欣賞了王勃的文章,又欣賞過範仲淹的文章,還欣賞過蘇仙的文章。沒想到,這位杜牧的文章,也是牛逼的不行。”

“六王畢,四第一,蜀山兀,阿房出……太有氣勢了,太經典了。”

像這樣的千古文章。

不管是什麼時候拿出來,他都是佩服之餘又佩服。

當然。

這一篇文章可不僅僅隻是寫阿房宮是如何的雄偉。

這一篇文章,同樣也是一篇極具有諷刺意味的詩作。

諷刺的是誰呢?

諷刺的是秦始皇。

雖然秦始皇有著千古一帝的稱號。

但是。

他在統一六國之後,卻是開始變得驕奢,至使國家滅亡。

杜牧寫這一篇文章,也是想告訴唐朝統治者。

哪怕你再強。

如果你變得驕傲自滿,如果你變得隻知道享受。

那麼。

你也可能步入秦朝的後塵。

所以最後。

杜牧又是感慨:“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意思告訴大家。

各位大佬,你們難道還沒有看出來嗎?

滅掉六國的,並不是秦國,而是六國自己啊。

而滅掉秦國的呢,並不是天下,而是秦國人自己。

如果當時六國的統治者都很愛護自己的國民,那秦國又怎麼可能滅得了六國呢?

假如秦國統一之後,開始休養生息,體諒民眾,那麼秦朝又怎麼可能傳不到三代呢?

甚至彆說是三代了。


最新小说: 北魏遺史 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 港綜從怒火重案開始 桃花劫 猝死後,穿越異世我成為救世主? 八零小木匠隨軍 輪回中em 從魔法少女開始獨斷萬古 海洋求生:我靠無限抽卡帶飛祖國 礦脈之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