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千古第二行書。求訂閱)
“清臣,你的書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造詣,可以說在同齡當中出類拔萃,但還沒有達到火候。”
“老師,那要如何才能更進一步?”
“為師之前與你說過,要想將字寫活,那就得效法自然。雖然你的字已經朝著這一塊進步,但效法自然不僅僅體現在寫字當中,更為體現在你的為官之道,你的為人處事當中。”
“老師,我明白了。”
顏真卿字清臣。
舞台上,江寧對著飾演張旭的演員叩首。
他明白張旭的話。
所以。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江寧飾演的顏真卿除了繼續苦練書法之外,他更為注重的是當一個好官。
據說。
為了抵禦安祿山的進攻,顏真卿開始召兵買馬。
而平原郡太守,正是顏真卿。
【清河長史王懷忠聽憑調遣。】
眾人內心裡麵一片暖流。
顏回一直堅持孔子的道,提倡仁與禮。
隨著劇情的推動。
“安祿山恐怕要反。”
【746年,顏真卿任監察禦史,奉命巡查河東、隴州。他在巡視過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獄,受百姓稱讚;巡查河東時,劾罷不孝的朔方縣令鄭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詔終身禁止錄用。】
因為其他各郡縣都不敵安山的進攻,為此十七個郡共同推舉顏真卿為盟主,這也讓顏真卿的兵力達到了二十萬。隨即,朝廷任命顏真卿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
隻是雖然顏真卿早有準備,但其他一眾郡縣都是紛紛失守。
舞台上。
做為子孫的顏真卿,他一直也是遵守祖先的教訓,一直以仁,以禮行事。
“江寧老師簡直人才啊,這演技絕了。”
此時已經來到了安史之亂爆發的前昔。
“除了演技之外,江寧老師本身就是一身正氣。”
同時在仕途當中,顏真卿亦堅持自己的正道。
“江寧老師哪裡正氣了,他是老司機好不好。”
“天地有正氣,是的,文天祥是,現在的顏真卿也是這樣。”
“好激動。”
等到安祿山真正反叛之後,河北一帶一路被攻陷,隻有平原郡防守嚴密。
江寧飾演的顏真卿一身正氣,眾人隻是看上一眼,掌聲便紛至遝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士加入保家衛國的部隊,顏真卿在城西門盛大地犒勞士兵,他慷慨陳詞,淚水直流,全軍感奮。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鄴郡太守王燾各領軍來歸附他。
隻是畢竟當時的平原城並不大,雖然顏真卿做好了準備,但所召的兵馬並不多。
“切,江寧老師和你開玩笑而已,你能找出幾個與江寧老師三觀正的主播嗎?”
顏回是孔聖人最為得意的弟子。
曆史原本是枯燥的,但在此時,眾人卻完全的投入其中。
【饒陽太守盧全誠聽憑調遣。】
隻是敵軍進攻猛烈,當時史思明又圍攻饒陽,遊軍截斷了平原郡的救兵,顏真卿擔心不敵叛軍,便寫信請賀蘭進明相助,並許諾把河北招討使之職讓給他。隻是賀蘭進明剛剛戰事失利,顏真卿想堅定他的信心,便派人送去十多萬軍費,甚至用自己十歲的兒子顏頗做為人質。眾人堅決請求將顏頗留下,顏真卿不聽。
同時,他們也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底蘊而自豪。
“嗬嗬,開玩笑的,我當知道江寧老師一身正氣。當年,江寧老師講文天詳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
看著舞台上一眾當時與顏真卿同等職位的官員都歸附於顏真卿,場麵一瞬間沸騰了起來。
【濟南太守李隨聽憑調遣。】
飾演江寧的顏真卿通過一係列的調查以及推測,他認為安祿山可能會謀反。
顏真卿的祖先是顏回。
“所以,這才是我們中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底蘊。”
於是顏真卿便假托陰雨不斷,暗中加高城牆,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表麵上每天與賓客駕船飲酒,以此麻痹安祿山。安祿山果真認為他是個書生,不足憂慮。
為了打擊顏真卿平原城的軍心,安山派段子光送李憕、盧奕、蔣清的頭到河北示眾。顏真卿擔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將領說,我認識李憕等人,這些頭都不是他們的。於是顏真卿殺了段子光,把三顆頭藏起來。過了些時候,用草編做人身,接上首級,裝殮後祭奠,設靈位哭祭他們。
他們為江寧的飾演而喝彩。
當時的唐玄宗聽到平原郡被顏真卿防守的很好,一時大喜說道,我對於顏真卿並不了解。之前隻是聽說他擅書法,現在來看,顏真卿不隻擅書法,他還是一個將才。
“沒想到安史之亂當中竟然有如此激昂的一幕。”
“那必需的,我們對於曆史隻知道安史之亂,但卻沒有真正了解安史之亂。其實在安史之亂當中,不知道有多少豪傑,多少英雄為了國家而奮鬥。”
安史之亂也越演越烈。
原本並不是朝廷重要官員的顏真卿,卻是在安史之亂平叛當中,一步一步建功立業。
同時這也更為堅定了他的誌向。
在這其中。
江寧飾演的顏真卿多次提筆練字。
而就在這一段時間,顏真卿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他的字如人一般,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無比的具有筋骨。
雖然眾人對於書法並沒有多少研究。
可看著江寧一幅又一幅字跡出現,眾人亦是發現了這一些字體的變化。
“哥們,發現江寧老師字體的變化了嗎?”
“發現了,感覺字體變得更為大氣,更具有氣骨了。”
“嗯,經曆過安史之亂,這鍛煉了顏真卿的心誌,同時顏真卿的字也形成了自己的風骨。”
無數的大拇指不斷的出現。
同時。
顏真卿的經曆,亦是讓眾人有著無比的感悟。
這讓他們知道。
練字練的不僅僅是字,而是人。
隻要堅定遠大的誌向,保持忠正,一身正氣,那麼,你就能找到自己的道。
這時的顏真卿,便在安史之亂當中,找到了自己的道。
……
“報,恒州刺史顏季明被叛軍殺害。”
安史之亂仍在繼續。
他遠遠不是大家眼中的四個字這麼簡單。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不隻讓大唐衰退,同時也讓無數的民眾就此身亡。
在這其中,最先死去的,就是那些將士。
顏季明,便是其中一位。
而且他還不是小兵,他是恒州刺史。
原本身為刺史的他可以不死,隻要他投降。
但顏季明卻寧死不降,最終破城之後,顏季明也就被殺害。
這個顏季明,正是顏真卿的侄子。
當屬下向顏真卿彙報顏季明身亡時,顏真卿全身顫抖,悲從心來。
當晚。
江寧飾演的顏真卿提筆,寫下了一篇《祭侄文稿》。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寫這篇《祭侄文稿》時,顏真卿此時心情是為極度的悲憤,情緒也難於平靜下來。
所以下筆之時,顏真卿根本沒有太多的考慮,他隻是將自己一腔的悲憤寫下。
而也正是這樣的悲憤,卻是讓顏真卿失誤良多。
甚至有好幾次,顏真卿都是塗了又寫,寫了又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