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江寧老師要推出新節目了。”
“還要聽說,台裡都已經在排練了,名字都出來了,叫做《百家姓》。”
“百家姓,講姓氏的嗎?”
“對。”
“姓氏,利害啊,這家夥也算是有才,竟然選了一個覆蓋人群這麼廣的體裁。”
“畢竟是快抖主播出身的,他天然知道觀眾們喜歡什麼。”
央視內部。
不少工作人員,不時議論著江寧。
是的。
雖然江寧是受到了央視的邀請。
但並不見得所有人都喜歡江寧。
如果在平時。
江寧與他們沒有什麼接觸,也不存在競爭,這自然沒話說。
或者碰到的時候,大家還能聊幾句,相互吹捧一下。
可現在。
江寧一來。
一眾內部人士不隻存在競爭了,更為主要的是,江寧還會將更為重要的資源搶走。
比如。
他們就聽說。
上頭已經批準了,每個星期的星期六晚上8點到9點半。
對。
1個半小時的時間,全部分配給江寧的最新節目《百家姓》。
這要說大家沒有意見,這是不可能的。
央視雖然很大,但資源就這麼一點。
一天24小時,最好的時間段也就幾個小時。
江寧一來,直接就搶了最佳的黃金時間。
不說一些普通工作人員會有意見,一些知名主持人,心裡亦是不時吐槽。
特彆是。
在他們得知央視為了江寧的這個節目,光是節目室就砸了幾百萬裝修。
要說不眼紅,這是不可能的。
“其實呢,各位不要擔心。我們畢竟是央視,地方電視台不能相比。那個江寧之前在陝省電視台講的大唐詩人,隻能說是切合了當時陝省衛視的需要,這才火的。真要到我們央視,未必能有多大反應。”
“我也覺得。而且,我們央視的壓力可不比地方電視台。在我們央視,誰不是一把好手。隨便一個走出去,到地方電視台也是台柱子的存在。這個江寧搞出來的百家姓,要是沒有啥反應,台長從哪裡將他請來的,絕對會將他送回哪裡去。”
“其實不隻我們央視,其他一些電視台都在看戲呢。之前很多人將他捧得這麼紅,一但摔下來,絕對麵目全非。”
“花花轎子人人抬,可一但落難,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一眾圈內人士,不斷的議論紛紛。
而在一邊。
江寧沒有管他們,則是安心的排練著節目。
一個星期之後。
江寧全權負責的《百家姓》綜藝節目正式在央視1套周六晚上8點黃金時間播放。
……
“兄弟們,搬好板凳了嗎?”
“早就等江寧老師的百家姓了。”
“哈哈,我也是。”
雖然至江寧前往央視之後,外界對於江寧一直都是議論紛紛。
但議論是一回事,百家姓這個節目卻是未播先火。
不管是江寧的粉絲,還是一些不知名的觀眾,甚至是一些根本不知道江寧的朋友。
這一個節目,卻是吸引了很多人士的注意。
無它。
百家姓。
姓氏,關係到中華所有的兒女。
這不。
當8點來到。
百家姓隻是打出了一個片頭。
央視後台收視率便直接拉到了3個點。
“3個點。”
“江寧老師,真是厲害。”
監測數據的工作人員興奮的叫了一句。
3個點雖然看起來比不上陝省電視台創出來的19個點。
但這得在什麼時間段比。
黃金時間段的3個點,與非黃金時間段的3個點,他所覆蓋的人群,觀眾的人數,那可是完全不同。
此前江寧在陝省電視台,播出的時間並不是在雙休,而是在周四。
周四大家都得上班。
哪有人沒事總盯著電視台。
隻有雙休的時候,大家勞累了一個星期,這才有時間放鬆一下,然後觀看電視。
“不得不說,廣告打得好。”
“這樣的廣告力度,換我,我也能破3個點。”
業內不少人士有些眼紅。
但他們的眼紅,卻是一點也影響不了這一個節目。
……
“大家好。”
隨著現場一眾掌聲的響起。
江寧從幕後緩緩出現:“歡迎大家收看由央視1套為大家準備的《百家姓》綜藝節目,我是主持人江寧。”
“同時,我們也歡迎三位老師。”
“這位相信大家很熟悉,這位就是故宮博物館館長丘少林老師。”
掌聲再次襲來。
這位丘少林也算是央視的熟客。
之所以熟。
倒不是央視天天播放古董文物一類節目。
究其原因就在於。
丘少林雖然是故宮博物館館長,但他同時也是國學大師。
所以很多時候,央視隻要推出一些有關於國學文化的節目,時不時都會邀請丘少林。
當然。
這次丘少林是江寧邀請來的。
對於丘少林,江寧也是很佩服他的博學。
加之不同於其他人。
丘少林因為是故宮博物館的館長,他能接觸到很多在現實當中沒有公開的曆史文獻。
上次江寧前往故宮博物館,他就找到了一些孤本。
這也是很多人沒有見過的。
“這位是廈門大學曆史係趙晴天教授,歡迎趙教授。”
“這位是燕京大學中文係鄭懷教授,歡迎鄭教授。”
一共介紹了三位學者,江寧與三位學者分彆入座。
而江寧,也正式進入到了節目時間。
“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這次我們的節目叫做《百家姓》,講述的是關於姓氏有關的綜藝節目。而何謂百家姓,其實呢,百家說是百家,但卻遠遠不隻百家。那為什麼叫做百家姓呢,這還得與宋朝時期一本叫做《百家姓》的書籍有關。各位請看……”
說完。
鏡頭突然轉到了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