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於楚國皇宮,拿著楚王的王冠,無比興奮的說道:“將軍,你看楚國的王冠好看嗎?”
divcass=”ntentadv”另一邊。
吳國將士也沒有想到,他們竟然將不可一世,強大了幾百年的楚國打敗了,並攻占了郢都。
一時之間,一眾吳國將士卻是在郢都或搶或殺,徹底放縱。
孫武向吳王表示,此時應該嚴厲三軍。
可卻被吳王阻止。
理由很簡單。
將士們打仗這麼辛苦,既然打了勝仗,自然應該好好的休息,好好的高興一回。
但孫武卻說。
軍隊要保持戰鬥力,哪怕就是一天的煥散都不行。
同時,他還勸吳王不能在楚國郢都停留太久。
並說明原因。
第一個。
雖然吳國將楚國打敗了,並占領了郢都。
但楚國實力仍然非常強大,而且楚國的地盤非常大,吳國不可能控製住所有的地盤。
一但楚國找機會反撲,那麼吳國將損失慘重。
第二。
這一次吳國討伐楚國,也暴露了我們吳國的實力。假以時日,其他諸侯一定會以援楚的名義,向我們吳國發動進攻,這是二險。
第三。
我們發動3萬兵馬進攻楚國,國內空虛。如果這個時候有人發動判亂,吳國危矣。
第四。
附近的越國,此前一直對我們作戰。如果我們不早一些回去,我們的勝利很快就會被越國侵占。
四個理由。
可以說孫武預測的無比準確。
但可惜。
吳王並沒有聽信於孫武。
但這並不是最為重要的。
吳王或許不聽孫武,但吳國還有一係列朝中大將。
有這一些人在,吳國也能安全。
比如他的至交好友伍子胥。
孫武很佩服伍子胥。
他認為自己的長處隻在於兵法。
可伍子胥不但也善於打仗,同時還善於治理國家。
隻要有伍子胥這樣賢臣在,那麼吳國就沒有太多的危險。
但讓孫武沒想到的是。
他的至交好友伍子胥,在這一時刻也徹底瘋狂了起來。
伍子胥父親與兄弟被楚平王所殺。
他逃到吳國,發誓要報父兄之仇。
這本來沒有什麼。
而在他與孫武殺到楚國之時,伍子胥卻是發現楚平王已經死去。
但就算如此。
伍子胥竟然將楚平王的屍體給挖了出來,進行鞭屍。
麵對著已經瘋狂的伍子胥,孫武明白,吳國哪怕能夠一時打敗楚國,也很有可能快速失敗。
……
“報,楚王調集兵馬,攻向我們。”
“報,其他諸侯以援楚名義,朝我們進攻。”
“報,差概發動叛亂,”
“報,越國在我們吳國邊境屯兵。”
隨著一件又一件事情不斷的發生。
此前孫武預測到的4件事,每一件都實現了。
後麵的曆史。
大家也知道了。
越國雖然此前被吳國打敗。
但越國國王勾踐卻懂得隱忍,最後報了滅國之仇。
至於你說。
這時的孫武去了哪裡?
伍子胥又去了哪裡?
如果這裡在兩個人在,或者哪怕隻有其中任何一個人,吳國也不至於亡國。
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此。
吳王勝利之後,就此變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以為自己就是霸主。
但殊不知,吳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隻是小國。
哪怕他在短時間內崛起了,也沒有底蘊。
所以。
在吳國打敗楚國之後,孫武便歸隱了山林。
另一邊。
雖然伍子胥仍在輔佐吳王。
但當吳王闔閭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夫差即位。
伍子胥此前一直建議殺掉勾踐,一舉滅掉越國,但卻被夫差拒絕。
另一邊吳國的大臣伯嚭亦是被越國買通,不時向夫差進言伍子胥可能謀反。
最終,夫差賜死伍子胥。
……
“長卿兄,還有粥嗎?”
孫武與伍子胥的故事已經到了末尾。
此時的孫伍已經滿頭白發。
他與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找了一處茅廬,歸隱山林。
就在這時。
一個無比熟悉的聲音在孫武耳邊響起。
孫武一看,竟然是伍子胥。
“有,有粥。”
“來,我想喝一碗。”
伍子胥哈哈大笑,一瞬間就喝了一碗粥。
孫武亦是說道:“子胥兄,你的飯量一直都是這麼好,再來一碗。”
伍子胥罵了孫武一句:“還來啊,我又不是飯桶。”
兩人相視而笑。
伍子胥感歎:“長卿兄,還是你說的對啊。如果當初我聽你的,或許我們便能一起歸隱山林,不是嗎?”
這是兩人的對話。
但所有人都知道。
這或許隻是孫武的一個夢。
因為伍子胥早已經被賜死,他又怎麼可能再見到孫武呢。
但雖然隻是一個夢。
當兩人再一次喝粥,如年輕時候第一次相見那般,所有人都不由得欣慰一笑。
笑過之後,淚水卻不斷的湧出。
“兩人因情投義合而相交,但卻因伍子胥鞭屍絕交。可哪怕如此,在孫武想歸隱山林,吳王準備殺掉孫武時,伍子胥亦是第一個戰出來。”
“是啊,但無奈啊,如此英名的伍子胥,最後竟然落得一個被賜死。”
“孫武早就預測到的,他們孫家在齊國不也是這樣嗎?還有,伍子胥的父親與哥哥,不也是一樣嗎?”
“說是這樣說,但誰又能放得下手中的功名與利益。”
無數人不斷的感歎。
另一邊。
“老夥計,我走了。”
喝完粥。
伍子胥對著孫武說道,然後離開了茅廬。
孫武一陣神情恍乎,淚水灑落於白粥之上。
隨即。
孫武拿出一部竹卷。
這是他最新修訂好的兵法。
這一卷,是為謀攻篇: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