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的故事並沒有講完。
divcass=”ntentadv”桂林之戰並沒有真正將魏國打敗,魏國的實力仍十分的強。
十年之後。
魏國與韓國卻是打起來了。
韓國不敵,向齊國救助。
“咦,魏國與韓國不是很好嗎,怎麼又打起來了?”
“好啥好啊,春秋戰國時期,任何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都沒有什麼好與不好,隻有利益。”
“是,就像秦國與晉國,不知道好了多久,但同樣到後來打得你死我活。秦國與比楚國聯姻了幾十代,同樣也打得你來我往。所以,一眾國家今年是結盟,明天就可能交戰。”
眾人不時評價說道。
“齊威王答應了韓國的求救,然後派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助韓國。”
這一次,仍然是孫臏。
同樣。
孫臏仍然采用了之前圍魏救趙的戰術。
要想救韓國,他先不去韓國,而是再次直奔魏國都城大梁。
大將龐涓隻好再次返回魏國。
不同的是。
此次龐涓吸取了之前教訓,對於齊國不敢大意,一路穩紮穩打。
所以雖然田忌這一次帶兵到了魏國國都,但碰到龐涓,齊軍也沒有吃到多少好處。
甚至。
更壞的是,齊軍這一邊,還出現了幾波逃兵。
“伯靈兄,你說接下來該如何?”
看著又出現了逃兵,大將田忌無比的憤怒。
但他憤怒也沒用。
因為齊國士兵逃跑是傳統。
此前齊國與不少國家打仗,一打不贏,逃跑是常態。
至於原因。
隻能說齊國人太富了。
是的。
就是太富了。
要說春秋戰國一大堆的國家,最富的是誰,那就是齊國了。
一個原因是齊國是老牌諸侯國。
他們也是第一代霸主。
另一個,齊國人很會做生意,很懂得享受。
再一個。
齊國的地理位置很好。
他們東靠海,有豐富的物產。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們還不受其他國家進攻。
比如說秦國。
秦國與各個國家打得頭破血流,但卻很少打齊國,主要是太遠,也打不過去。
其他國家也不想與齊國打,主要也是自己周圍一大片敵人,齊國人比較講文明,也不是跟他們打的時候。
所以齊國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凡夫走卒,他們都不喜歡打仗,喜歡生活,喜歡享受。
可到底春秋戰國哪有不打仗的國家。
被迫打仗的齊國人民,於是便養成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逃的惡習。
對此齊國一眾大將也沒辦法。
此時麵對著如此,田忌也是無可奈何。
但好在。
逃跑的隻是小部分,並不影響戰鬥力,但卻很影響整個部隊的士氣。
孫臏見此卻並不擔心,對田忌說道:“既然逃兵已逃,在這裡氣憤也沒用。與其如此,還不如給龐涓再下一計。”
隨即。
孫臏就讓田忌深入誘敵龐涓,並讓齊軍做飯的灶每天按著一定的比例減少。
第一天,齊軍在魏國境內做飯的灶有10萬個。
第二天,孫臏就讓做飯的灶減到7萬個。
第三天,減到5萬個。
第四天,減到3萬個。
龐涓帶兵一路查看齊國的飯灶,發現齊軍飯灶每一天都在不斷的減少,卻是知道齊國逃跑的士兵越來越多。
同時他也知道齊軍有逃跑的前科。
甚至龐涓還抓到過幾波逃兵。
見此情況,龐涓認為齊軍已經沒多少兵馬了。
然後龐涓讓重型部隊放在後,自己帶了輕型騎兵追擊齊軍。
但他卻沒想到。
在龐涓行至馬陵道時,因為馬陵道比較窄,龐涓準備在天黑的時候通過。
但他沒想到。
這時的孫臏早就埋伏於此。
當龐涓帶著大部隊路過馬陵道時,一萬多名弓弩手卻是萬箭齊發。
龐涓帶著兵馬不斷的突圍,看到前方樹上掛著一條寫著字的白布。
龐涓點火查看,卻是發現上麵寫著幾個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龐涓痛恨萬分,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
他萬念懼灰,知道此時大勢已去,隨即自刎而死。
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數十萬人,並抓住了魏國太子申。
經此一戰之後,魏國從原來的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迅速衰退了下來,再也沒有恢複元氣。
僅憑著兩戰,孫臏一戰封神。
後來,孫臏除了繼承了孫家兵法之外,還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孫臏兵法。
這便是孫家裡麵的又一位孫子。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兵之勝在於選卒,其勇在於製,其巧在於勢,其利在於信,其德在於道,其富在於亟歸,其強在於休民,其傷在於數戰。”
“古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故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知其所有餘。”
舞台上。
馬陵之戰結束,孫臏與他的先祖孫武一樣,歸隱了山林,開始修著他的《孫臏兵法》。
與之同時。
在屏幕上,卻是赫然顯示了部分孫臏兵法的內容。
看著這一些兵法秘錄。
眾人趕緊拿起筆記錄好。
有的直接就拿起相機,或者是將其截圖。
在這一刻。
他們內心卻是有一個聲音在響起。
學了這些兵法,或許,真的可以一統天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