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津水河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
津水河畔,江水隆隆,浪潮滔滔。
一處漂浮於江麵之上亭台相連,宮闕重重,期間依稀綴有縷縷燭光,人影晃動。
若湊至近前,或能察覺出這並非仙法奇蠱所致,乃是因整座建築群皆建立於一隻巨龜背部。
千獸王,翡玉盾甲龜!
其背部龜殼呈均勻的六邊形,中部微微凹陷,布滿螺旋狀紋路,猶如一個個小坑。
巨龜將人員物資馱在背上,由蠱師催動蠱蟲進行驅使掌控,往來各處江河口岸,算是落天河流域最為常見的水運交通運輸方式之一。
一臨水廊橋邊,秦一觀目光遠遁,凝望身前滾滾大江。
此刻,在其臉龐上,五官麵容不斷變化,額骨、歡骨交替凸起,法令紋、抬頭紋時隱時現,使之容貌風雲變幻,反複無常。
突然,一張稚氣未脫,笑容清秀的少年容貌,引入眼簾。
一雙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輕輕眨了眨,現出思索之意。
‘少年’嘴角微揚,露出一個憨態笑容,轉而忽怒忽愁,表情變化極大,麵部肌肉亦隨之調動,各式傷疤相繼湧現。
催動小殺招變作的‘少年’裝扮,配合秦一觀自身的演技,顯得惟妙惟肖,可實則仍有短板。
下一秒,少年容貌褪去,數個呼吸後,變作一張麵容枯黃,滿臉褶皺,眼袋下垂的耄耋老朽模樣。
乍看之下,缺陷驟顯。
經過屢次試驗,其麵部變化技巧愈發得心應手,許多微小細節都得以改進,奈何破綻百出。
藍顏蠱能改變蠱師麵部容貌不假,卻無法改變頸部等其他部位的皮膚,進而成為眼下頂著老臉,身軀健朗的怪異狀況。
試驗結束,藍顏蠱效果驅除,秦一觀回歸真實容貌。
“三轉小殺招注重麵部變化,四轉則偏就軀乾與身體上的協調,將二者相結合,即可成就五轉完整版殺招見麵不相識。”
變化道中不乏可改變蠱師皮膚、毛發,甚至是身高、嗓音的蠱蟲,這些都在此列。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殺招運用,蠱蟲間的組合搭配協調,令秦一觀好比撥雲見日,耳目一新。
自一周前登上這艘龜船,沿著津水河一路順流而下,直奔中遊清月城。
在此期間,受限於船廂密閉性,且船隊人員魚龍混雜,秦一觀暫時沒有進行本命蠱蟲的升煉,進而專注殺招研習。
養、煉、用三個方麵,任何一麵都博大精深。
如何在規避單個蠱蟲催動時的缺陷,將之相互組合,拚湊成一記承前啟後,相互配合的殺招,有不小難度。
這需要蠱師對自身蠱蟲有足夠多的了解,清楚各個蠱蟲的弊端和特點,才能進一步組合。
舉個栗子:
秦一觀先前曾習慣左右兩手持蠱,同步催動黃金月蠱與月環蠱。
前者氣勢恢宏,攻擊威力強勁,後者勝在自身旋轉,穿透性強,對付擁有護甲的目標有奇效。
在實戰運用中,因絕大多蠱師都會催動防禦蠱蟲,來保障自身防護,單憑黃金月蠱往往無法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
這時若催動月環蠱,先行一步,對目標護甲進行有效破壞,隨後黃金月刃再至,沒了防護手段庇佑,即可徑直橫掃,輕取敵首。
你說這種蠱蟲間的配合運用,算不算殺招?
算,但又不完全算。
算是因為殺招的本質,是多隻蠱蟲同時運用,若僅從這一點來看,符合殺招的標準。
可又說它不算,也是因為這一點。
催動殺招所需的多隻蠱蟲,能相互配合,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
黃金月蠱與月環蠱之間的配合使用,更多傾向於各自獨立的效果,二者的優勢確實得到結合,隻是秦一觀自己人為的將之重疊,才發揮出奇效。
論說起來,甚至都不如白凝冰昔日草創的冰刃風暴殺招。
“殺招開創,任重道遠!”
輕歎一聲,秦一觀深感自己月道流派修行上的天賦,並沒有想象中如小說主角那般一點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