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廠在她們那個年代,陳林婆年輕的時候挺火的,生意辦得紅火,廠裡最多的時候有一千八百多人,員工也貼著溪水村和周邊幾個接近的村子裡找,除了一些外來招聘的技術型人才,廠裡多數為西溪鎮本地人。
後來廠子開的大了,外邊的人聽說這的福利好,待遇薪資高,紛紛前來應聘。
裡邊還真就有不少廠裡急需的技術性人才,後來為了照顧外來工作的員工,為了留下人才,又因為紡織廠的目光放的長遠,就想著建員工宿舍。
一次性就建四棟,差不多能住兩百多號人。
當時建宿舍的時候,陳林婆還去看了哩,熱鬨的緊。
這紡織廠的員工宿舍樓又距離溪水村那麼近,村裡邊的孩子就經常跑來這玩兒,雖說是建築工地,但他們那個年代,五六歲的娃都能頂上半個勞動力,村裡邊那些都已經十多歲的娃帶著七八歲的弟弟妹妹來看大人們建房子,工地上大人們多,也不怕拐子來抓人,自然沒有人去管。
頂多教育幾句,“不要隨便亂跑,遇到危險找大人,喊大人來幫忙。”也不想著限製他們的行動,孩子好奇是天性,拘不住的,而且還那麼多人在,丟不了的。
孩兒的父母爺奶都是那麼想的。
就連她當時也是那麼想的。
不過因著當時是秋收時候,地裡忙得團團轉,根本分不開身,六歲的大兒子就帶著一歲的二兒子坐在一旁樹蔭下,照顧弟弟,她則時不時抬頭看上一眼確認他們的安全。
大兒子就沒有被他堂哥表哥的帶去宿舍樓那玩兒,而是乖巧的坐在那幫著照顧弟弟。
就是這事,陳林婆還慶幸了好幾次,幸好自家老大是個乖的,聽話還體貼,知道爹娘忙,就坐在一邊照看著弟弟,無聊就抱著他弟數螞蟻,沒有想著去那什勞子建築工地。
雖然那什麼小樓房吸人的很,連她下工後都想去看一看,湊湊熱鬨,但當時老大沒去真的太對了!
因為就在他們放心的讓各自的淘孩子去那混著玩兒的時候,就在竣工的前幾天,有人發現自家孩子還沒回來。
現是自家的親戚出去找,沒找著,天色也黑了,要知道那七月頭白天可比黑天長多了,起碼也要到六點多才會天黑。
而平時呢,那家的孩子也乖啊,小學一放學,或者感覺差不多時候了就回來,每天四點多最多五點就到家了,像這天的情況,一次沒發生過。
孩子家裡人就擔心啊,這孩子平時也是個聰明聽話的,家裡人說天黑之前必須回來,他就一放學就早早的回來,從不讓家裡人操心。
他們都以為孩子能乖順的長到大,走出這片山溝溝呢,結果誰知道,孩子居然丟了!
找了一兩個小時,也沒尋到孩子,而這尋孩子的隊伍卻在路上越發擴大了。
——
這三家孩子丟了的事傳了一陣便也消停下去了。
畢竟日子還是要過得。
除了三家人,其他人家都不怎麼聊那三個失蹤娃的事。
他們家都有娃,講那三個失蹤,不見屍體的孩子,感覺晦氣,怕對自家娃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毀了氣運可咋好。
就那樣,大家都把仨孩子的失蹤,當做意外來看,一兩個月後都忘在腦後了。
說不準孩子不聽話偷跑上山去,給畜生吃掉了呢。有些人在心裡嘰歪。
這就是命。
她先前還眼饞他們家的娃乖巧聽話還聰明,恨不得把孩子換一換,得虧那娃不是自家的,不然自己不得哭死。
某因嫉妒心裡陰暗地想著。
可就算是這樣,大家夥也都沒把意外往宿舍樓想。
建成後,又過了一個多月,宿舍樓正式投入使用。
第一批工人隻有十多個,都沒有娃。
第二批第三批次進去的工人倒是有不少結婚了的,還有幾個有孩子,不過被他們留在老家,還沒帶過來。
孩子由他們的媳婦和爹娘照看著。
他們一個大男人努力工作養家糊口還成,奶孩子照顧孩子這種精細活兒還得媳婦來。
雖然都想媳婦孩子熱炕頭,但如果不安排好這邊,家裡邊兒就會少一份工錢。
養家糊口處處都要錢,所以讓老婆和孩子搬來和他們一起住,他們還得多努力些年月。
生活平平淡淡,沒有什麼波瀾。
宿舍樓氛圍也都不錯,那時候的人都很淳樸,加上又沒有利益瓜葛,勾心鬥角都是沒有的。
日子過得平靜安寧,又在不經意間透著淡淡的幸福。
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有兩個有了些資曆,將自己媳婦也安排進紡織廠子裡做事的小組長,找了個好日子前後將自己的媳婦孩子帶了進來。
擁著軟乎的媳婦兒,抱著正在發育期,幾乎一天一個樣的兒子,感覺生活已經圓滿,無欲無求了。
結果,就在那年的七月初,那兩個小組長的孩子不見了。
和當時宿舍樓快要竣工時候,那三起孩子失蹤案件是那麼的相似。
悄無聲息,無聲無響的,兩個半大小子就不見了。
兩家人肯定不肯,自家的孩子昨個兒還好好兒的,怎麼今天就不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