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卻來到了酒店另一層的會議室中。
在會議室中,他看到國內三家地產商和互聯網巨頭的代表,他們都在過去十年內是中超聯賽出名的投資者,有的是老字號,搞足球二十年的也有,有的則是新晉的,畢竟像互聯網企業成為巨頭也就是過去幾年的事情。
他們留給司徒雲兵的位置在會議室的主位上,司徒雲兵與這些西裝革履看起來是精英的代表們握手寒暄後便坐了下來,一邊翻開他們準備好的計劃書,一邊聆聽他們的介紹。
司徒雲兵看著計劃書封麵上的字愣了片刻。
“驕陽計劃。”
聽起來還真有些陽光積極呢。
這個計劃方案的出發點是搭建中國年輕球員進入歐洲職業聯賽的橋梁,同時會成為司徒雲兵所主導的星火計劃的補充與輔助。
眾所周知,球隊挑選球員的標準肯定是實力。
實力強的球員在競爭中會順位靠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呢?
二選一的標準又是什麼?
文化,語言,年齡,潛力,薪水等等方麵都會是考慮的因素。
其實亞洲球員要在歐洲賽場立足並不容易。
語言不通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這幾乎是致命的。
因為大多數教練都不會喜歡和自己無法交流的球員!
也許有人會說,歐洲足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球員,怎麼亞洲球員就有障礙了?
但事實上呢?
非洲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有四種阿拉伯語,法語,英語,葡萄牙語!
非洲球員隻要掌握後三種語言任何一種,就可以在歐洲足壇選擇一個讓自己交流沒有障礙的地方!
南美呢?
除了巴西是葡萄牙語,其他南美國家是西班牙語!
雖然也有當地語言,但因為曾經的殖民統治,南美地區的人民同樣有大量掌握外語的人。
亞洲國家的球員呢?
除了自己的本國語言外,幾乎不掌握其他外語。
所以日本和韓國在球員輸出留洋方麵的成功,可不隻是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
就像司徒雲兵曾經執教過的孫興慜,他在德國比賽賽後可以用流利的德語接受采訪,光是這份學習外語的努力與付出,恐怕就足以稱得上是亞洲球員的楷模!
中國球員可以說運動天賦輸給了他,但要說學習外語的能力也輸了,那就真是讓人無語了。
言歸正傳,這份驕陽計劃的基本方案就是國內五巨頭加上司徒雲兵,在海外成立新的公司,然後在歐洲各地聯賽中收購不同的球隊,總投入在3億歐元左右。
而管理球隊的方針以當地本土化為主之外,增加培養中國球員的補充。
然後這些歐洲球隊再和中超聯賽俱樂部達成戰略合作!
這樣的話,中國球員留洋的通道就擴大了許多!
最終形成一個星火少年青訓,中超聯賽,歐洲俱樂部之間三方的一個良性循環!
司徒雲兵認真地聆聽和仔細瀏覽計劃的內容。
這個方案令他心動。
3億歐元分攤下來其實每家的投入沒有多少,而且他們在股權分配上給了司徒雲兵很大的讓步,比如司徒雲兵這邊可以占股達到30!
同時司徒雲兵擁有公司一票否決的優勢,這也是國內五巨頭在投資足球方麵給司徒雲兵的示好,或者說投誠!
在這方麵完全不會違背司徒雲兵的意誌!
司徒雲兵隻需要出資一千萬歐元,另外星火少年青訓的資源來入股!
3億歐元聽起來很多,實際上多嗎?
中超俱樂部一年投入接近百億人民幣,虧損超過30億人民幣,差不多每年燒掉至少3億歐元!
但是拿出這3億歐元來投資未來,長遠利益會超乎想象。
尤其是他們從獲得中國優質年輕球員資源的便利上將會領先一步!
也會大大降低了成本,因為隻要計劃實施,從歐洲這些俱樂部往中國俱樂部輸送的球員,基本上就是左手倒右手而已,至於如何分配資源,那需要他們內部協定,但肯定也會是利益均分的。
更何況這相當於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