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清之鐵血駙馬!
“可大人那時說了三條路,就算是如今流寇大軍已至,交通斷絕,海路和漕運皆已不通,可還有陸路可走,隻要避過靜海縣的闖賊,到了青縣,搭上漕船,便基本上算是脫離險境了。”
李邦華可不是那些不知兵,隻懂得攻訐的文臣,他曆任兩京兵部尚書,既帶過兵打過仗,也曾經孤身入過左良玉的軍營,謀略和膽識都不缺。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世顯聽了對方的話,心中的壓力,又大了一重,對方的顧慮和擔心,絕不是危言聳聽。
“駙馬所言不假。”
李邦華聞言,原本萎靡的精神為之一振,心中甚至有些驚訝。
他倒是沒想到眼前這個看起來那麼年輕的駙馬居然了解得那麼多,還知道兵部最新的軍情,更是一語便點出了當前陸路南下的最核心所在。
要知道,明白青縣是陸路轉漕船,沿運河南下的中轉站,而非郝搖旗所部賊寇已經占領的靜海,便已經說明這個駙馬的能力了。
如此亂局,軍國機密,若非早有準備,又豈能知道?
這個不過十七八歲的駙馬,不簡單啊!
但也正是因此,更讓這個七旬老臣心中不由得可惜,如此青年才俊,尚沒有大展宏圖,建功立業,就要死在城破之時了。
“此一時,彼一時,局勢崩壞到了今日,又如何還能說突圍南下呢?便是那時流寇未至,護駕南下,尚且需要三千鐵騎,如今彆說三千鐵騎了,這京城中,能有三百鐵騎,便已經是萬幸了。”
周世顯聽罷,也讚同地點了點頭,這李老爺子確實是有水平的。
李邦華見狀,以為對方知道事不可為了,不由得苦笑了一聲
“局勢至此,駙馬有這個心,還彙聚了如此多的精兵,比我們這些隻會逞口舌之快的文臣,要強太多了。”
不過,周世顯可沒想著要放棄,他嘴角一咧,忽然笑道
“李大人所言不錯,聖駕南下確實需要精騎三千。
不過……那是沒發餉的,本駙馬這裡有領了賞賜和一年軍餉的騎兵三百,足以一擋十,比往昔之三千毫不遜色。“
李邦華聽罷,微微張嘴,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看著眼前這個俊朗自信的駙馬爺臉上露出的微笑,心中那朵希望的火苗似乎又重新點燃了!
而從李邦華的房間出來之後,周世顯又去了倪元璐和吳麟征的房間,繼續他的安撫工作。
不過,這兩位大臣聽到是崇禎皇帝下的旨意之後,似乎沒有懷疑太多。周世顯也隻是客氣幾句,讓他們耐心等待,然後便去見湯若望了。
周世顯對於湯若望是十分重視的,這個德意誌人,如果用得好了,或許和李邦華,倪元璐兩個重臣一樣,都將成為他抗清大業的重要助力。
湯若望原本因為熟識火器槍炮,被崇禎皇帝派隨李建泰,跟著京營一起西征了,專門負責大軍的火攻水戰。
但李建泰的領軍水平實在太讓順軍感動了,大軍還沒走出百裡,就因為補給問題,在攻下了己方的一座縣城之後,全軍潰散了。
隻能說,這位手持尚方寶劍的大明最後一任督師,還沒見到順軍的影子呢,就創造了麾下大軍自行潰散的奇跡。
而湯若望也就是那時,趁亂逃回的京城,原本他還想躲起來,等到京城的局勢穩定之後,再出來行傳教之事,沒想到直接被錦衣衛拿了。
且說,湯若望雖然已經來到了大明二十四年,為明朝廷效力了十幾年,但他本人無論是對大明,還是對崇禎皇帝,都毫無忠誠可言。
對於湯若望來說,他來到這片土地的唯一目的,就是傳教,為此他可以為任何勢力效命,無論是大明,大順,還是大清。
而周世顯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湯若望不是明人,沒有明人保家衛國的義務,但隻要他有所求,想要傳教,那兩人就有交易的基礎。
但對於這麼一個毫無忠誠度可言,又已經混跡官場多年的精明外國人,周世顯可不會直接在對方麵前直接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