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說,盧九德是沒聽過薛瘋子的故事,一人單跳三個滿清騎兵,而且都是八旗兵中最為精銳的巴牙喇,其中一個更是巴牙喇甲喇章京,幾個回合就把三人砍殺下馬不過是他流傳京營的其中一個傳說。
當初在榆林打蒙古套虜的時候,薛老二的聲名更顯,常常都是單騎取中軍,論起騎馬射箭,塞外關外的蒙古人,滿人,可都不一定如他。
要不是明軍腐朽,他沒有背景,功績大部分都被長官奪了去,也不會隻是個小官。
當然,若不是後麵被崇禎召進宮了,或許薛老二還能留下更多故事。
不過,對於屢屢戰敗的明廷而言,或許他也會在某場出關的大戰中隕於陣中,然後被後人所遺忘。
但此時此刻,薛老二卻是已經衝出,盧九德身邊四個騎兵,雖然無比恐懼,但作為盧九德的親衛,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這軍中,還是有人願意為盧九德死的。
然而,四個騎兵呼嚎大叫著奮力向北,剛和薛老二迎麵撞上,其中兩人便被都方挑落馬下了,胸前的甲胄更是已經被槍頭震得變形,兩個騎兵遭此一擊,又從馬背上重重摔落,直接口吐鮮血,昏死了過去。
另外兩人根本看不清薛老二是如何出招的,對方便已經和他們擦身而過,他們兩人同時奮力刺出手中長槍,但都被薛老二躲了過去。
而薛老二身子後傾,手中的旗槍卻旋轉著橫掃而過,兩人剛剛出招,根本來不及閃躲,便已經被掃落馬下了。
如此單兵近戰,便是考驗個人武藝的時候了,而薛老二出身榆林,家中世代為兵,一身武藝那是自小打熬出來的,無論速度還是力量,哪裡是這四人可比的?
至於見慣了大世麵,千軍萬馬都指揮過了,但還是被嚇住了,一直呆在原地,一動不動的盧九德此時也被最後兩個騎兵的墜地慘叫聲驚醒了。
但盧九德並沒有選擇逃跑,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了,對方的戰馬已經處於高速奔馳的狀態,如此距離,自己胯下之馬,恐怕還沒完成提速,他就已經被刺死了。
但根本不容得盧九德多想,原本就距離不遠的薛老二便已經衝了上來。
恍惚間,盧九德隻覺得天旋地轉,驚駭欲死,然後便直接墜落馬下了,頓時兩眼發黑,在地上昏了過去。
在騎兵之後的盧九德所部戰兵看到眼前的一幕,紛紛作鳥獸散,恰逢此時,薛老二麾下的剩餘騎兵也已經衝了上來,群龍無首,失去了作戰信心的盧九德所部,直接便潰散了。
而薛老二顧不得上前一槍刺死這個膽大包天的死太監,便匆匆率騎兵繼續南衝,前往救駕,而他麾下的戰兵此時也還沒衝上來,隻能是用來攔截這些亂軍潰兵了。
不止如此,清河城下,不等盧九德麾下的兵馬趕來支援,王朝東,吳興業,李大喜三人便已經率兵合力將馬化豹和王會擊敗,他們的潰兵直接衝亂了好不容易趕來的盧九德所部援軍,以至於最終成了兵敗如山倒之勢。
明軍從來不缺勇將,更不缺強悍的戰兵,隻是因為體製問題,財政問題,使得數十萬邊軍沒有進行大型野戰的能力。
而這些能存活至今的京營老兵老將們,隻要錢糧管夠,他們是絕對不缺勇氣的,這種小規模戰鬥,便是滿清八旗兵來了,勝負也不好說。
隨著叛軍敗局已定,薛老二從北麵夾擊而來,盧九德派來的援兵雖然建製還算完整,兵馬也有不少,但一看到盧九德墜落馬下,九死一生,也根本沒了再戰之心,當即隨著其他潰兵一起,丟盔棄甲,四散而逃。
而叛軍既敗,又還有數千殘兵,王朝東,吳興業,李大喜,薛老二四人便都趁勢追擊,各自彙合兵馬,然後領著麾下的兵馬奔馳而去。
周世顯也同時下了命令,降者不殺,四個軍頭都嗅到了其中的機會,一個比一個踴躍,幾乎是派出了手中所有的兵馬,以“招降納叛”,壯大自己的實力。
清河城下,一片呼喚之聲,守在帝後車架之外的禁衛軍歡呼雀躍不已,然後便是城牆之上,也旋即歡呼了起來。
要說也是真的太巧了,清河知縣此時此刻剛剛好醒了過來,然後頂著包紮了好久的腦袋,立即下令民夫打開城門迎駕,可謂是一片赤子之心。
周世顯倒是也還來不及和他計較,隨即安排武\衛營和錦衣衛護送帝後的車駕入城,而他則繼續在城外主持戰事的收尾。
半個時辰之後,清河城外,大部分盧九德的潰兵都已經繳械投降,還有少數趁亂逃竄了。
馬化豹帶著十幾個親衛騎兵逃往了西麵,王會投降,盧九德被周世顯抓了起來,送到了城中醫治。
可就在一切即將結束的時候,清河縣東麵,卻又忽然出現了一支兵馬,也沒有旗號,不知道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