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紛紛擾擾似乎從來都沒有停下過,大事小事,人世間似乎總有著各種各樣的事情。
相比於外界,位於大西洋南部遠離人類文明的福克蘭群島,似乎遠離了人世間的繁惱,儘管十幾年前,福克蘭群島的治權分割,英國保留東福克蘭島的治權,而西福克蘭群島以附屬島嶼則租借給了SEA用於太空監測。
最初西福克蘭島確實隻有太空監測站,但隨著機場等設施的修建,當年的工人紛紛留在了島上,他們在島上養起了綿羊,甚至種起了田,並且建起了港口,漁業也隨之興隆起來,慢慢的,伴隨著產業的興隆,西福蘭群島從一個人口隻有數百人的地方,發展成為一個人口數萬人小城。
經過多年的發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這座小城甚至有了幾分繁華的景象,以至於甚至有一些人認為這裡就是大西洋上的明珠。
當然,如果再發展上幾十年,興許有這種可能。
畢竟,這裡是有其特色產業的。
漁業,正是這座小城市的命脈,並不僅僅隻是遠洋捕撈,更重要的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西福克蘭島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二大大西洋鮭魚的養殖基地。
清晨的西福克蘭島,海風帶著鹹濕的氣息,輕輕拂過海麵。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太陽還未完全升起,但海麵上已經泛起了粼粼的波光。
王和坤站在飼料船的甲板上,和同事們說笑著,手裡握著保溫杯,熱氣在冷空氣中升騰,消散在晨風裡。
“今天這風還挺給麵子,沒像上次那樣折騰人。”
王和坤笑著對身旁的老李說道,眼睛眯成一條縫。
並不僅僅隻是風,還有南極環流,強勁的南極環流不僅帶來大量的水生物,而且還帶來了風與霧,當然,還有低溫,這導致了這裡的水溫偏低,而這也是這裡能夠養三文魚的原因。
老李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小子運氣好,今天飼料補給肯定順順利利的,咱們早點乾完,早點結束!”
飼料船緩緩駛向位於海峽中央的三文魚養殖場。
遠遠望去,養殖場的中央平台像一座孤島,矗立在峽灣蔚藍的海麵上。平台周圍,十條長長的黑色塑料管像觸手一樣向外延伸,連接著十個巨大的鋼鐵浮環。每個浮環下方都懸掛著深網圍欄,裡麵密密麻麻的三文魚在不停地遊動,銀白色的魚身在晨光中閃爍著微光。
“到了!”
王和坤放下不鏽鋼保溫杯,走到船舷邊,熟練地指揮著同事們將飼料船靠向中央平台。船剛一停穩,飼料泵就開始轟鳴起來,船艙裡的飼料通過粗大的管道被輸送到中央平台的儲料倉中。
中央平台上的幾名工作人員早已等候多時,見到王和坤他們,笑著揮手打招呼:
“阿坤,今天來得挺早啊!”
“那可不,早點乾完,早點回去歇著!”
王和坤一邊回應,一邊忙著檢查飼料泵的連接情況。他的動作熟練而迅速,顯然對這套流程早已爛熟於心。
飼料泵的轟鳴聲中,上百噸飼料很快被裝上了中央平台。
養殖三文魚的飼料主要由磨碎的魚粉和油製成,而且還添加了磷蝦粉,它有助於提高魚的采食量和生長性能,而且品相也更好,而磷蝦也是南極地區特有的產品,數量極其豐富。
因為飼料裝填是自動進行的,所以在連接好飼料泵後,王和坤和同事們就和平台上的工作人員聊著天,平台上的人都是乾六休十,他們一到養殖場,六天內除了幾個同事,就見不到其它人了。
海風夾雜著飼料的淡淡腥味,但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這種味道。
“這批三文魚再過兩個月就能上市了,個頭比上一批還大!”
平台上的一個工作人員興奮地說道。
“到時候肯定能賣上一個好價錢。”
王和坤點點頭,目光掃過遠處的浮環。
每個浮環下方都懸掛著巨大的深網圍欄,裡麵有多達20萬條三文魚在不停地遊動。這些魚體型肥碩,銀白色的鱗片在晨光中閃閃發亮,像一片片流動的銀子。
“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咱們乾的可是大生意!”
老李得意地說道,語氣裡帶著幾分得意。
王和坤笑了笑,沒有接話。
他望著那些在深網圍欄中不停轉圈的三文魚,心裡卻有些複雜。這些魚雖然肥美,但它們的命運早已注定——被送上餐桌,成為人們口中的美味。
而他和島上的很多人一樣,不過是這龐大產業鏈中的一個小小環節。這種龐大的產業鏈,是SEA的特有的冷水養殖技術,這是研究人員多年研究的結果,利用南極環流帶來的冷水在福克蘭島的峽灣和附近海域進行三文魚養殖,在過去的幾年間,這裡三文魚養殖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看著農場裡的園環浮箱。
王和坤,有一種感覺,他就是那些魚。
他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在鮭魚養殖中,從親魚中收集卵,孵化,幼魚、魚苗和幼魚都在陸上設施中持續飼養。
是的,一切都在陸地上。
在孵化場,收集的親魚卵從幼蟲從孵化到5g,分為幾十個水族箱,用於接種疫苗。
接著把魚苗從5g養到25g,也分為幾十個水族箱,魚會在那裡的生長,沒有天敵,當然,也沒有自然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