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更遠的草原上,一群亞洲象則在那安詳地咀嚼著青草,仿佛與這個危險的世界與它們來說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在這裡,這些動物都被保護的很好。
很快,汽車就與巡邏隊碰頭了,在看到李詩芸身旁的漢娜時,他們無不是愣住了,畢竟,漢娜可以說是SEA最知名的女明星。
她怎麼在這?
雖然驚訝,但是他們並沒有上前索要簽名或者是全照,而是和她們一起驅車朝研究所駛去。
研究所位於高山上,那裡的氣候更加宜人,有不少動物並不適合SEA的熱帶氣候,它們更適應高山環境,比如貓熊。
在李詩芸和漢娜一同到了研究所下車時,漢娜立即好奇的打量著周圍,甚至忘記了拿行李。
“詩芸,你在這裡研究什麼?”
“揚子江白鱘。”
回答著好友的問題,李詩芸又笑著說道:
“走,我帶去你看看……”
很快,他們就乘電動車去了高山水庫。
“漢娜,你看這裡。”
李詩芸說道:
“說是水庫,實際上卻為了鱘魚修建一個高原繁育中心,通過水壩人為擴大水域麵積,而包括揚子江白鱘在內的鱘魚可以通過水壩進入庫區,在這裡進行繁育。”
與汽油車不同,使用鋰電池的電車運行時很安靜,很快,她們兩個人就來到了繁育中心,在繁育中心,隔著玻璃,漢娜看到了巨大的白鱘,忍不住驚訝道:
“我的天,它怎麼會這麼大,看起來就海豚一樣!”
她之所以會如此的驚訝是因為,繁育中心的揚子江白鱘個個都有六七米長,這樣的龐然大物看起來確實衝擊力十足。
“是的,揚子江白鱘確實非同尋常,是一億五千萬年以前從白堊世存活下來的古老“活化石”。經過億年的生存和進化,他們的身體變得非常巨大,一隻成年的白鱘可以達到七八米,體重超過一千公斤,而且它還是揚子江中頂級的掠食者。”
然後,她手指著頭頂上的那些白鱘說道:
“當年,父親他讓人捕來了幾百隻,開始探索人工養殖,與白鱀豚隻要有沙洲就會生存不一樣的的,白鱘和江鱘不僅是洄遊性魚類,而且它們繁育環境是高原、冷水,而且幾乎不可能人工繁育,研究所用了十幾年,才克服了技術上的難題,相比於揚子江鱘,白鱘的繁育更容易一些,它是半溯河洄遊性魚類,魚苗放出後,先在高原水域成長,等到幼年時,就會進入河道,隨著河流一起向下遊擴散,最終擴散到沿河各個湖、支流中,有時候,他們也會進入海域。它是大型凶猛性魚類,在河中幾乎沒有天敵,除了人類之外……”
隔著玻璃看著那些白鱘,在李詩芸沉默著的時候,漢娜好奇的問道:
“你說它幾乎不可能人工繁育,那麼它們又是怎麼繁育的?”
“引進。”
李詩芸直接回答道:
“去年,我們從唐山進口了300條白鱘以及江鱘,而在十年前,每年可以進口上千條,就是靠著這樣進口,才一點點的研究出了它們的繁育技術,當然,最重要的是魚苗,一隻鱘魚一次可產出十萬個魚卵,其中百分之七十都可以孵化成魚苗,所以,早些年,這裡做的最好的是放魚苗,然後,讓他們自己回來,現在……”
回頭看著漢娜,李詩芸笑著說道:
“現在,它們已經連續幾年回到這裡,在這裡主動繁育了,你知道嗎?”
話音稍微頓了一下,置身於水下長廊裡的李詩芸,看著從頭頂上遊過去的鱘魚,說道:
“所以,它們一直都是爸爸最喜歡的動物。”
“因為他們克服了種種的問題,最終適應了這片土地,在這裡繁衍生息,並且生存了下來,”
漢娜想了一下,又說道:
“而且,它們還是頂級的掠食者,所以伯父才會喜歡它們。”
她還是非常理解那位伯父的,或者說,理解他的一些觀點。相比於在這裡繁衍生息,他更傾向於那種一種掠食者,作為頂級的掠食者,這種動物在這裡的適應與繁衍生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具象征意義,這和他們一樣。
他們都是外來者,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就是這裡的“白鱘”,但是他們不僅適應了這片陌生的土地,而且還做為頂級的掠食者,在這裡生存了下來!
“對。”
李詩芸笑道:
“其實,這就是爸爸功利的一麵,但是,你知道嗎?”
站在玻璃長廊裡,伸開雙臂,李詩芸不能驕傲的說道:
“這個保護區,這裡,這些動物,都是爸爸讓人保護下來,他們和我們一樣,來自世界各地,但是現在,我們卻都生活在這裡,就像那些鱘魚一樣,哪怕是他們遊到了太平洋,一路北上,甚至到達日本海,可是,最後,他們還是會遊到這裡,遊回它們的出生地……就是這裡……”
而這也正是鱘魚在SEA倍受推崇的原因,正是因為它的洄遊性,因為來自異國的它已經把這裡視為了自己的家鄉。
這一點和生活在這裡的一億兩千萬人一樣,他們早就把這裡視為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