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航空工業公司C737雙發遠程客機成功試飛!”
清晨,在看到報紙上的這篇新聞時,亨利·齊格勒這位在另一個世界被稱為“空客之父”的空客公司創始人和總裁。眉頭鎖著一團。
早在昨天,他就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然後,他坐在客廳裡默默的抽了一夜的煙,現在還有一雙濃濃的黑眼圈。
他非常清楚,對於剛剛成立的空客來說,他需要在波音、南洋航空工業以及道格拉斯等公司的手裡搶市場,而其中,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規模最大的波音,也不是道格拉斯,而是南洋航空工業。
是那家東南亞的商用飛機製造商,他們開創了噴氣式飛行的時代,他們的C係列飛機,在全世界都受到廣泛的歡迎,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更注意飛機的細節,他們的飛機更省油,飛行成本更低,而且飛行員駕駛更舒適,而且乘客的飛行感受也是最好的——所有的座椅都是精心設計的。
這樣的對手,簡直就是強大的可怕!
而現在,他們又推出了一款與A300類似的飛機!
這怎麼能不讓他憂慮呢?
作為空客公司的總裁,他負責領導協和和A300的研發工作。
伴隨著“環球快車”超音速商務飛機的成功,世界航空工業界無不認為是“航空旅行的未來終究會成為超音速飛機的天下”,不僅歐洲這麼想,蘇聯和美國對此也深信不疑。
而得益於在超音速客機項目上的起步較早,歐洲比大洋彼岸的美國占得先機,英法兩國對此也傾注了巨大的資金和心血。不過,齊格勒卻敏銳地意識到“航空旅行的未來終究會成為大眾的選擇而並非有錢人的特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超音速客機巨大的研發成本和因油耗成本造成的運營成本恐怕很難成為未來的主流,而雙發亞音速寬體客機先天的經濟性優勢,恐怕才會成為更為廣泛的選擇,恐怕才會成為真正的“空中客車”。
也是他在協和耀眼的光芒之下發現了A300,隨後對法國政府的反複遊說,消除了法國政府的猶豫,最終讓A300項目塵埃落定。
但是現在,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卻橫空出世了,這自然讓他的心情變得壓抑起來。
晨霧中的雷諾轎車緩緩駛入空客工業公司的大門,亨利·齊格勒將《國際先驅論壇報》折起又展開,頭版那張南航C737原型機騰空的照片在顛簸中不斷晃動。照片下方的小字刺痛了他的眼睛:
“南洋航空工業稱雙發寬體機將成為新一代跨洋航線的王者。”
“直接去停機坪。”
他對司機說,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真皮座椅。當轎車繞過最後一個彎道時,沐浴在朝陽中的A300原型機赫然出現——這架白色塗裝的龐然大物正在地勤人員環繞下進行發動機試車,轟鳴聲震得車窗微微顫動。
財務總監雅克·德萊克勞早已等在舷梯旁,手裡的財務報表像片秋葉般簌簌作響:
“亨利,英國航空剛發來傳真,他們更傾向采購……呃……“
“三發飛機。”
齊格勒替他說完,眼睛仍盯著A300翼下那兩台通用電氣的CF6引擎,說道:
“總有一些人都覺得雙發動機跨洋飛行是自殺行為。”
這個時候,作為一架300座的飛機,再大膽的設計師也會給它安上三台發動機。可是他們選擇了兩台,這一點和C737一樣。
他扯鬆領帶,突然轉向總工程師羅傑·貝特耶: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進行試飛,今年可以嗎?”
貝特耶的黑眼圈在晨光中格外明顯:
“機翼載荷測試推遲了,還有一些供應問題需要解決……“
“又是該死的供貨延遲!“
生產總監馬庫斯用德語咒罵,他的語氣中充滿了不滿,與波音、南洋航空工業不同的是,空客的零件是在幾個國家生產的。
“波音有整個西雅圖的供應鏈,SEA擁有國內的,我們呢?零件分散在幾個國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趕上進度!“
齊格勒突然伸手按住機身蒙皮,然後他抬頭望向駕駛艙方向:
“儘可能的協調吧。”
“我知道……”
貝特耶咽了口唾沫,點頭說道:
“南洋航空工業的C737試飛了,很成功。”
一陣夾雜著油料味的秋風吹過,德萊克勞低聲說道:
“他們的飛機經我們的更大,而且飛的更遠,他們同樣也是寬體客機……”
顯然,他們都看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