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奮鬥史!
公元1612年,萬曆四十年,陰雨。
“兩位大人,大都督讓兩位即刻進宮!”
錦衣衛衙門裡麵,皇上遇刺的消息剛剛傳開,便有一名太監在禁軍的護送下趕到了衙門裡麵。
聽聞是錦衣衛大都督的吩咐,朱明和小張兩人相互之間交換了一下眼神。現如今的錦衣衛大都督駱思恭已經執掌錦衣衛十數年,和皇上之間的交情其實是相當深的,平日裡也都是值守在宮中的,宮外錦衣衛的事務也都是放手給下麵的人去做的。
這是一個不貪念權勢的人物,因為駱思恭清楚的知道一旦進入到了錦衣衛裡麵,那麼自己的一生的榮辱便完全的寄托到皇帝的身上。但是,也從來沒有人能夠質疑駱思恭對於錦衣衛的控製力,即使現在北鎮撫司已經完全都小張執掌,但其中未免就不存在駱思恭的意思。
太監是王承恩身邊的人,往日裡也經常能夠見到此人活動,朱明和小張兩人也不會去懷疑此人可能會有什麼說假話的可能性。
小張在一旁又看了朱明一眼,便開口對著那位太監說道“我們這就進宮,還請公公頭前帶路。”
言畢,那太監也不多話,便隻是微微的點點頭便又領著護送自己的那些禁軍侍衛出了錦衣衛衙門。這邊,除了被點到名字的朱明和小張兩人,衙門裡的其他人也自然是不可能隨同進宮的,也不多說隻是送著兩位大人出了衙門。
城市裡的混亂依舊持續著的,但是各部衙門這一片的街道上早就已經被眾多京營士兵清理乾淨並且保護起來了。因此,此時除了路上還殘留著一些斑斑血跡加上看不見有什麼人影之外,便和平日裡也沒有多少的差彆。
這一次進宮是從皇城的這正門也就是大明門進去的,此時的大明門內外和往日裡也沒有多少的區彆,但是朱明清楚的感受在那高聳的城牆之上已經在最開始的時候就進駐了北京城最精銳的軍隊了。隻要在今天這個日子裡又任何敢於隨意靠近城門的人,遭受到的便是不加解釋的射殺。
城牆邊上那一灘的血水便已經能夠說明一切,相對著拿出牆角的便是城牆上麵一個放置車弩的洞孔。
進到大明門裡麵,一直向前跨過外金水橋便進了承天門內。自一進到承天門內,朱明便看到道路兩邊儘皆是突然多出來的守衛的士兵,在各處更是不斷的有來回巡視的一隊隊的禁軍士兵。此時,朱明和小張兩人才感受到皇城之中蕭殺的氣息,也因此更加肯定了這一次皇上遇刺定然還有著更加重大的影響。
一路上,朱明都是恪守言行,此時身處皇宮之中,又是皇上剛剛不久才遭刺殺,稍微有些不尋常的表現都可能會被彆人給按上一頂包藏禍心的高帽。
跨過端門便能夠看到在儘頭靜悄悄聳立著的午門城樓,寬廣的午門前廣場上,同樣有著眾多來回巡視著的禁軍士兵。頭一次的看到著午門,朱明心中當真是感慨不已。從這午門進去,便才是真正的進到皇宮之中。
想想自己從小就聽說過的古時候的皇帝們動輒將會說出將人推出午門處斬的言語來,就覺得好笑。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午門並不是當真如同故事裡說的那般血腥恐怖,當然也有少數的官員是會被盛怒的皇帝命人直接在午門外給殺死的。
午門又被稱作五鳳樓,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墩台,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俗稱明三暗五。這五個門洞各有用途,中門為皇帝專用,此外隻有皇帝大婚時,皇後乘坐的喜轎可以從中門進宮,又通過殿試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試結果後可從中門出宮。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隻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此外午門還是頒發皇帝詔書的地方。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布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歸來,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午門外,即使是從宮中出去的那名太監此時也需要經過城門下的軍隊檢查,朱明和小張兩人自然是不能夠免去這些程序的。
在被禁軍士兵好一番的盤查之後,朱明和小張才在一名禁軍將領目光注視之下從午門下的東側的門洞裡進去。
“大都督現今在文華殿裡麵,葉閣老和各部的尚書們也都在那邊。”從午門門洞裡出來之後,朱明已經是能夠看到內金水橋後麵的皇極門了,那裡麵便是三大殿的所在,而這個時候一路上也沒怎麼開口的那名太監卻是開口輕輕的說道。
不用多想,朱明便已經知道皇上現在肯定是在那文華殿之中的,而想來這一次遇刺也定然是在那邊發生的。剛好文華殿後麵便是禦藥房所在,宮中的那些人也定然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暫時沒有將皇上移到彆的地方去。
朱明和小張輕輕的恩了一聲,算是表示自己兩人已經清楚了。那太監便又不再言語,徑直的帶著兩人向著內金水橋東邊的一扇會極門進去。
在會極門後麵,便是帝國內閣所在,和內閣同設在一起的還有製敕房和誥敕房。就是這一片區域裡,才是這個帝國平日裡真正的行政執行所在。
不過,今日朱明並不是要到這裡來遊覽一番的。隨著前麵領路的太監從這邊繞到後麵,便看見一座宮殿矗立在眼前,這便是文華殿所在。
文華殿的作用可以說是一波三折,起初是皇帝所用的便殿,天順和成化兩朝的時候有成了太子登基之前攝事的地方,後來嘉靖的時候又給改成了皇帝使用的宮殿。
從文化門進去,便見著裡麵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開有六扇三交六碗菱花槅扇門。
此時,這殿外已經有著一大群人整齊的跪在地上。遠遠的從文化門下麵看過去便見著都是一群老大爺,這些人便是掌握這個帝國的各部尚書和主要官員們。要是放在平時裡,這些大臣們不可能這樣烏壓壓的跪在一起,帝國的皇帝們對於官員還是相當客氣的,至少沒有像某個王朝一樣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大臣們永遠隻能是跪在地上。可是,今日是皇上在宮中遇刺,這樣天大的事情就算不關這些大臣們的事情,可是皇帝給了他們權利但是卻沒能夠好好的保護皇帝,這樣的過錯卻是要實打實的擔在自己身上的。
殿門此時是緊閉著的,一排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校尉沉默的把守在門前,光是從這些人的臉上便知道沒有裡麵人的同意沒有一個人是可能進得去的。
朱明和小張被那太監領到近前的時候,也不用旁人多說便也恭敬的跟著前麵的這些尚書大人們跪在後麵。
其實能夠跪在這裡的人也並沒有多少,可是真正能夠進到這裡的人又有哪一個是等閒人物呢。
跪在了地上,朱明卻是饒有興趣的觀察起前麵的這些大人們來,光是從現在這些人跪的位置便能夠看得出這些人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跪在最前麵的隻有一個人,想來便也隻有現今帝國的那位葉向高葉閣老了。在第二排,吏部尚書趙煥和刑部尚書許弘綱、工部尚書劉元霖以及都察院的長官挨的最近,旁邊才是原兵部尚書現戶部尚書王象乾以及兵部尚書魏國公徐弘基,再邊上則是一個人顯得有些孤零零的吏部尚書翁正春。
在後麵,吏部左侍郎鄭繼之、禮部左侍郎李汝華、刑部左侍郎張問達則是則在一起,跟在前麵的刑部尚書等人後麵。在朱明的前麵跪著的是個熟人,便是兵部右侍郎楊應聘。
有些好笑的將現場這幅無聲的畫麵記在心中,朱明悄悄的伸出右手悄悄身前楊應聘,便見著那楊應聘也同樣小心的回過腦袋,卻是沒有想到竟然是見到了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