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站在了這座深坑前。
劉醒非發出了輕歎。
上一次,他在此時間不多,就飛回去應對龍根死後的事情。
現在被大妖一逼,他重新過來,才發現這地方的不簡單。
此地一派沉寂。
行走於其上,竟然不能聽到鳥獸聲音。
動物的聲音沒有。
可以理解。
但對於森林而言,無所不在的鳥叫也沒有,就有些陰森詭異了。
劉醒非踏入這片林中空地,一股森冷肅殺之感撲麵而來,置之於眼前的,是被伐斷的巨大古木留下的遺跡,令人心生震撼。
那截斷的樹樁直徑足有幾十個人合抱那般巨粗,讓人忍不住懷疑,這樣一棵幾乎不敢想的巨木,要用什麼工具,什麼方法,什麼手段,才可以把它伐斷。
特彆是連地下的根都給刨斷了。
在如深淵般的巨坑中。
殘舊的,被拋棄丟下的坑洞之中。
舊根從坑壁上突兀刺出,像是無數蓄勢待發的尖矛。這些根須粗細不一,有的粗壯如大腿,有的纖細似手臂,卻都堅硬且扭曲,表麵粗糙乾裂,帶著歲月侵蝕的斑駁。
坑底幽暗深邃,日光艱難地穿透枝葉的縫隙灑下,在坑底投下幾縷細碎的光影,更襯出坑中黑暗難測。
巨坑的土壤被翻攪得雜亂不堪,濕漉漉的泥土散發著腐朽與潮濕混合的氣息,其間還夾雜著些許植物根莖斷裂後滲出的汁液的腥味。
站在這巨坑邊緣,仿佛能聽見古木被伐倒時那聲震徹山林的轟響,感受到生命消逝的悲壯,眼前的一切宛如大地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久久難以愈合。
更讓人質疑的是,這樣的木頭,要用怎麼樣的手法才能把它運走。
其實,一切因素很簡單。
樹太大了。
伐倒這樣一棵樹,哪怕是在古代,王權天下,也是十分大的一件事,至少不是王者說伐就伐掉的。
保不齊就有很多赤膽忠臣,過來說萬萬不可這樣的話。
你能把這一切當空氣嗎?
所以,一定有一個理由,才能把此樹伐倒。
是什麼理由呢?
如果沒人逼,劉醒非願意慢慢猜想,細心研究。
但現在他隻能趕工的自己來了。
劉醒非站在洞坑邊緣,深吸一口氣,縱身一躍。洞坑寬大,下落時,呼嘯的風灌進他的領口。
落地的瞬間,他屈膝緩衝,腳下腐葉枯枝“簌簌”作響。
抬眼望去,四周皆是匕首尖矛般的樹根,密密麻麻,從洞坑壁斜刺而出。
他定了定神,開始俯身一一收取這些奇特的樹根,入手粗糙,紋理蜿蜒,似在訴說歲月的秘密。
收取間,劉醒非動作陡然一滯。
在坑底的一角,透過交錯的樹根間隙,一抹異樣的輪廓映入他的眼簾。
他急忙撥開眼前礙事的樹根,快步上前。
隻見幾塊巨大的石板半掩在泥土之中,石板上刻滿了奇異的符號和古樸的圖案。
雖曆經歲月侵蝕,部分已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其曾經作為祭壇的莊重模樣。
劉醒非心中一震,他知道,自己無意間發現的,或許是一段被曆史塵封的過往。
小屍妖也跳下來了。
她雖小,但身體上卻散發出第十三號特殊的香氣,十分好聞。
劉醒非在她身上嗅了兩口。
小屍妖對他翻了個白眼。
有了小屍妖,劉醒非也就有了一些信心。
“幫我盯著點。”
小屍妖點點頭。
劉醒非立刻發功。
他不是用什麼特殊超能,而是用一種更高層的東西。
白銀樹。
劉醒非召喚了古老的集眾之智的白銀樹,通過白銀樹,他感應歲月長久的魅力,從中感悟,捕捉到了時間長河。
來,讓我看看,過去的時候,這裡發生了什麼。
白銀樹的樹枝肆意招展,每一次抖動,都似在撥弄時間的漣漪。
時間長河被其引得泛起粼粼波光,一幅幅塵封的畫麵隨之徐徐浮現。
劉醒非目光灼灼,俯身細心閱讀著這些流轉的光影,一心尋找那正確的時間與地點。
終於,在時間長河的洪流之中,一點稍縱即逝的片段映入他的眼簾。
畫麵裡,烈日高懸,一個身著官服、神色傲慢的官員高聲喝道:“此為銀祀,當禁絕之,來人,給本官伐倒此樹,本官當以此樹奉獻羅王!”
聲音在山穀間回蕩,驚起一陣飛鳥。
數百名月族村民和山民聽聞,迅速從四麵八方趕來,將那官員和他的手下團團圍住,眼神中滿是憤怒與擔憂。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越眾而出,撲通一聲跪地,哀求道:“大人,此樹通靈,不能毀啊!”
其餘眾人也紛紛附和,呼聲震天。
然而,那官員卻不屑地冷哼一聲:“哼,刁民作亂,就以為本官會屈而從之了嗎?給本官殺,敢阻令者,皆亂民山匪也,殺之無罪,當有功。”
說罷,他一揮手,手下的士兵便如狼似虎地衝向手無寸鐵的百姓。
劉醒非看著畫麵,心中一陣揪痛。
那被稱為銀祀的,本是一株古老而巨大的長青鬆,它紮根於此不知多少年,早已成為月族百姓心中的神靈,承載著無數的信仰與希望。
可如今,在士兵的斧鉞之下,它粗壯的枝乾紛紛斷裂,發出痛苦的“嘎吱”聲。
這哪裡隻是一棵樹的倒下,這是月族民心的崩塌。
寄托著無數月族民心的長青鬆,就這樣轟然倒地,隨後被繩索捆綁,運往羅京,成為了宮中主殿的木材。
這簡直是豈有此理!
劉醒非忍不住握緊了拳頭。
數百計的工匠,好不容易把大青鬆伐倒。
甚至他們往樹下施工,連像樣一點的巨根都一一掏空,拉走。
他們用數百的,原本用於農耕的肥牛,硬生生的把巨木拖走。
這一幕幕行為,是如此的殘忍,更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特彆是有不少百姓被殺。
他們不甘痛苦的倒在了血泊中。
有人沒死透,發出了彼其娘之的罵聲怒吼。
聲聲帶血。
字字含淚。
正如他所看到的,百姓們被徹底激怒了。村民、山民,月族之眾,群情激憤,揭竿而起。
由此一木,點燃了整個南方月族反抗的烽火。
劉醒非心中震撼不已,原來,這便是昔年蠶叢王起事造反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