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從山賊王開始!
鐘燁花了兩個時辰,在山上轉了一圈,將琅琊山的基本地形差不多弄清楚了。
琅琊山其實是一座小山,彆說放眼整個天下了,就是在山東境內都是一座不起眼的山。
這座山位於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方向,是一座臨海的小山。
山下麵就是一道海灣,叫做龍灣。
其實天下以琅琊命名的山不少,河北有琅琊山,山東也有琅琊山,徐州也有琅琊山。
這其中最出名的還要數滁州那座琅琊山,因為歐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所以揚名天下。
跟那座琅琊山相比,山東諸城這座琅琊山就是個弟弟,最高海拔也就一百多米,分為前中後三座山峰,占地麵積也不算大。
所以世人往往稱山東這座琅琊山為小琅琊山。
但其實這座小琅琊山才是最早用琅琊命名的,名字來源於大秦統一天下時候的琅琊郡。
後來到了東晉的時候,衣冠南渡,開始開發南方。
當時的朝廷和官府為了懷念故土,也為了方便管理,所以給南方很多山呀、河呀還有州縣用北方已經有的名字命名,這就造成了後世南北方無論是在行政區域還是自然主體上,有很多重名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座小琅琊山才是正版的,滁州那座算是山寨的。
隻不過山寨的名氣太大,讓這個正版的反而被人給遺忘了。
這座正版琅琊山雖然小,但卻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整座山上山的路就一條,而且最寬處不到五步,山路兩側都是峭壁陡崖。雖然山不算高,但是人要想從兩側上山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所以,隻要在這條唯一的上山路上設立關卡,就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這也是之前景睿的琅琊軍能存活這麼久的一個重要原因,占據著地形優勢。
但是事情都是兩麵性的,易守難攻的另一麵就是一旦被人包圍堵住下山路,想逃也很困難。
兩側是陡崖峭壁,後邊是海灣,逃跑的難度實在有點高。
轉了一圈後,鐘燁心中就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知道應該在哪些地方建造哨所,重點防禦了。
他打算以後每天都在山上轉一轉,最好也把退路給弄出來,免得將來被人給堵在了山上。
景睿就是太大意,又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才落了個兵敗身亡,全軍覆沒的結局。
前車之鑒啊,自己可不能重蹈覆轍。
至於以後的路該怎麼走,雖然說走一步算一步,但是有一點卻是明確的,那就是肯定不能剃發易服給韃子當奴才。
那就隻剩下一條路了—用自己手中的刀砍出一條有尊嚴、有骨氣,有未來的康莊大道出來。
轉了一圈回來後,頭發都已經乾透了。
要說這古人就是不方便,無論男女,都是長發,洗個頭半天乾不了,又沒有吹風機,這讓鐘燁非常不習慣,很是懷念以前在警隊裡留的寸頭。
他現在總算知道古人為什麼喜歡在身上佩戴香囊,在屋裡熏香了,這跟跟西方人喜歡噴香水一個道理,都是為了遮味啊。
洗個澡,洗個頭可是真不方便啊,尤其是冬天,洗好了半天不容易乾。
萬一感冒發燒,以古代的醫療水平很有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所以還不如不洗,臟一點興許還活的久一點。
鐘燁記得自己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有個外國老頭,一輩子沒洗過澡,活了九十多歲。
結果鄰居們看不下去了,給人強行洗了一個澡,結果沒幾個月老頭就沒了。
對著一麵銅鏡好不容易紮好頭發,用玉冠束好,鐘燁就收到了係統發來的警報提示。
心中一驚,急忙點開係統地圖查看,發現代表著哨所的那個三角形開始閃爍,並且在它周圍出現了十個正在移動的紅色小圓點。
而且這十個紅色小圓點的移動的方向正是向著山頂方向而來。
鐘燁立刻緊張起來,大聲叫道“孫安!”
孫安聞聲跑了進來“大人,有何吩咐?”
“有人上山來了,傳我命令,所有人拿上武器,跟我走。”
鐘燁大聲吩咐道。
“遵命!”
孫安答應一聲,乾脆利索地轉身傳令去了。
沒多久,十名壯漢手持短斧,背著獵弓,就已經在城鎮中心外麵列隊集合好了。
鐘燁大步走了出來,上半身套著皮甲,手提大刀,後背背著鐵胎弓,腰間懸著箭壺,大步流星來到隊伍麵前大聲道
“有人上山來了,是敵人,大家都跟我走,務必要將這些敵人全部乾掉,一個都不能放走!”
“遵命!”
眾人轟然答應。
鐘燁一揮手,一馬當先向著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