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說道“我想考公務員。”
《公務員法》提前四年通過了,走後門進體製的事在今後會越來越難。
另一人說道“我想下海經商。”
下海經商正是熱潮。
還一人說道“想出國。”
出國熱正在高峰。
最後一人撓撓頭,苦惱說道“我沒想好。能考上公務員當然好,但我沒關係。做生意要本錢,我也沒有。能出國最好,但出不去啊。
倒是最近國企在加工資,私企開價也高。好些科研單位在改革,待遇翻倍的提升。我也不知怎麼辦,可能去考研究生吧。”
這位說的是最現實的,高校正在擴招,規模比‘曆史上’還大些。畢竟抄權貴的家撈了不少錢,又發了五千億的國債,中央手裡資金格外充足。
蕭金浪對幾個年輕人的想法深表滿意。他也不鼓勵什麼,隻是作為一個‘過來人’,平靜的觀察和感受。
國內在緩緩掀起波瀾,阿富汗的局勢也繼續發展。
第二次挨火箭炮的襲擊後,‘塔利班’狂熱的頭腦被澆了一盆冰水,瞬間清醒。攻擊從兩百多公裡外襲來,實在不是遊擊隊形式的部落武裝能對抗。
‘塔利班’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抄當年對付侵阿蘇軍的那套,退出大城市,散落到鄉間去。於是他們快速撤離喀布爾。
撤離過程中,‘北方聯盟’趁勢收複了首都,還順帶繼續用火箭炮對‘塔利班’的大股撤離部隊進行炮擊。
折騰幾次後,‘塔利班’丟掉了所有的重裝備,躲進山區的村落和洞穴中散於無形。
在這過程中,卡赫維奇找到了在喀布爾的半島電視台記者,總算聯係上了在巴基斯坦的同伴,並召喚來了救援直升機。
狼狽回到白沙瓦,卡赫維奇卻迎來一個好消息——雖然‘塔利班’極端反美,但在有共同敵人的情況下,‘兄弟會’不嫌棄這個組織,反而願意幫它一把。
cia借用美軍的c17運輸機送來一批軍援物資。除了輕武器外,還有專門用於對付低空慢速目標的車載防空係統。
就是被美軍嫌棄到死的‘複仇者’——一輛‘悍馬’搭載四聯裝的‘毒刺’防空導彈,為了提升目標搜索能力,配了一部前視熱像儀。
為了運輸方便,‘悍馬’車都沒了。熱像儀和導彈可以安裝在皮卡上,也可以單兵背負運到山頂進行警戒。
“有了這玩意就可以輕鬆打掉對手的雙翼偵察機,不用再怕‘北方聯盟’簡陋至極的製導火箭彈了。”
送裝備的‘兄弟會’聯絡官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隻要有所準備,美利堅完全能克製任何對手。”
‘兄弟會’還了一千萬美元的現金專門用於收買人心。彆小看金錢攻勢,假如這世界有什麼是金錢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定是錢沒給夠。
‘塔利班’反美,但不反美元。
有錢有裝備又cia的情報支持,卡赫維奇幾乎是滿血複活。
他帶了三名被選者,二十多名追隨者,一百多名巴基斯坦雇傭兵,乘坐五十幾部車輛,帶著武器彈藥、醫藥電台之類的裝備前往坎大哈。
如此龐大的車隊受到‘塔利班’殘餘勢力的熱烈歡迎,其首領奧馬爾親自出麵迎接卡赫維奇的到來,稱呼其為‘最親愛的兄弟’。
等等這個稱呼有點耳熟。
之前被火箭彈炸死的哈卡尼也是這麼歡迎卡赫維奇的。在擁抱奧馬爾時,後者下意識的抬頭看天——坎大哈離喀布爾四百五十公裡,火箭彈應該飛不過來。
一路敗逃讓‘塔利班’的實力從巔峰時期的近五萬骨乾跌到不足五千。有了卡赫維奇的幫助,奧馬爾才在坎大哈重新聚集人手,樹立威望。
經過半年的重整,到2001年中,‘塔利班’的實力不但沒有衰退,反而比之前更強,也跟適應殘酷的現代化戰爭。
卡赫維奇還幫‘塔利班’訓練和準備了一萬人的‘精銳’,準備再次挑戰占據喀布爾的‘北方聯盟’。
但前次進攻被虐的心理陰影太深刻了,‘塔利班’很擔心自己走到半路又被火箭炮給轟的死傷慘重。
於是其首領奧馬爾向北方的敵人發出‘邀請’,大意是——請馬蘇德兄弟先開火吧。我在坎大哈給你造了個囚籠。
馬蘇德在喀布爾蹲了半年,同樣不肯南下,也發出公開呼籲——請奧馬爾兄弟打過來吧,我給你準備好了裹屍布。
“馬蘇德,你這個投靠俄國人的軟蛋。你瞅啥?”
“奧馬爾,你這個操羊都不配的蠢貨。瞅你咋地?”
“馬蘇德,真主會降罪於你的。再瞅一下試試!”
“奧馬爾,你已經被雷劈過兩次了。試試就試試。”
‘塔利班’和‘北方聯盟’隔空罵戰,把卡赫維奇都搞蒙了。他這會才發現中俄為主的‘上合組織’沒有半點統一阿富汗的意思,也沒費心武裝馬蘇德。
現在‘帝國墳場’的兩家勢力都是‘進攻不足,防守有餘’的菜雞,隻能耍耍嘴皮子——‘聖光’在背後乾什麼?!
在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