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在戰爭期間生產了超過四萬輛,但幸存下來的不到一萬,坦克和成員的損失率高到嚇人。
後期要不是美國佬援助了卡車和拖車以及汽油,蘇聯的裝甲攻勢根本打不起來。
而現在,誌願軍居然有足夠的美式拖車來運戰車,把施密特這個從屍山血海爬出來的德國軍官看的一愣一愣。
出於德國人的嚴謹,施密特看了賬麵上的重型拖車後,還一輛一輛的檢查狀態,確定新組建的德械炮兵師有充足的卡車和拖車。
有了足夠的運載工具,十幾噸的重炮和幾十噸的坦克就可以在戰場上快速機動,既可以伴隨部隊進攻,也可以掩護部隊後撤。
這作戰效能可比傻傻固定某個陣地強幾倍。必要時可以集中多個炮兵師在戰場上集火——美軍仗著自己裝備好,軍官素質高,通訊指揮便利,經常這麼欺負德軍。
世人總是笑話美軍打仗沒靈性沒戰術,隻會火力平推。
可施密特是戰場親曆者,他更清楚美軍是戰術水平高,不需要絞儘腦汁玩花招,顯得打起來就好像不動腦。
“美國拖車加德國火炮。”施密特坐在車內,心裡長歎一聲,“中國人是怎麼把這兩者湊一起的?這機械化程度不比美軍差,太不可思議了。”
當年要是德軍也能有如此的卡車和拖車,不敢說一定能贏,至少能多拖個一兩年。
趙眼鏡坐在指揮車對麵,問道“施密特先生,我能理解你加入誌願軍,可你為什麼還要加入中國國籍?”
施密特會說德語、法語、英語。他沉聲回答道“對於已經失去所有榮耀的人而言,要麼尋死,要麼遠離家鄉。我不夠勇敢,選擇了後者。”
這個‘漢斯’不會說自己其實瞧不起蘇聯人,覺著那都是些手下敗將。要不是美國給了足夠援助,德軍早就拿下莫斯科了。
可就是當年死敵把德國一分為二,還騎在德國人頭頂屙屎撒尿。毛子大兵占領柏林後,跟美國大兵一起禍害德國,那個德國軍人能受得了?
德國總理科爾的老婆在十二歲時,跟母親一起被蘇聯士兵強奸,事後‘像一堆大豆似的扔在窗外’。
毛子一旦放縱,軍紀差的跟土匪沒兩樣。
施密特不會說自己已經沒有家人,孑然一身的他完全不知要如何活下去。他是自願來朝鮮的,也是自願加入誌願軍,也是自願想要加入中國國籍。
在這位老兵內心,如果能戰死也是好的。如果能活下去,也不想再回被蘇聯占領的東德了。祖國對他而言實在是個傷心地。
察覺施密特不想多說,趙眼鏡也不問了。他的目光轉向崎嶇的山嶺道路,觀察黑沉沉的天空和負責引路的朝鮮民兵。
美軍沒日沒夜的進行轟炸,妄圖阻斷誌願軍的後勤。炮兵師隻能夜間行進,還不能開車燈。
所有道路上都有特製的煤油燈,燈上有個大大的罩子,確保其微弱光線反射到地麵,從空中無法察覺。
在距離道路幾公裡外的山頭,會有故意點燃的篝火偽裝成蜿蜒的道路,吸引美軍戰機的注意力。
趙眼鏡坐在指揮車內,能聽到天空中悶雷似的竄來竄去的戰機發動機聲,以及其投彈引發的地麵爆炸。
山嶺間布置有高炮部隊,經常是一個團集火射擊天空某個目標。每次開火時,地麵都猶如拉出幾十條光鏈,在空中某個點彙聚。
每當有目標被擊中,天空中要麼爆開一團火光,要麼是燃燒的戰機帶著淒厲的呼嘯撞向地麵。
每當此刻,戰士們總是發出既欣喜又解氣的低聲歡呼。
從丹東出發,一夜跑了兩百多公裡山路,施密特也發現誌願軍的高炮打的格外準。他忍不住詢問“你們難道用上了vt引信?”
“是的。”趙眼鏡點頭承認,但他沒談及真正的秘密。
無線電近炸的vt引信好是好,但還不至於把美軍空襲搞得七零八落。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周青峰當初弄來的十台雷達——以及跟雷達配套的野戰防空指揮網。
借助車載電子管計算機每秒幾萬次每秒運算速度,將多部雷達獲取的敵機方位和高炮坐標聯合起來解算,在幾秒或十幾秒內獲得準確的火控信息。
一個高炮團,幾十門大口徑高炮按同一個指揮進行射擊,才有了讓美國海空軍痛徹心扉的百分之五損失率。
為了對抗美軍的反雷達作戰和箔條乾擾,指揮係統還能控製不同區域的雷達交替開機,或者改變發射頻率。
這還是高炮團自動化程度不夠,靠人工調炮的結果。若是能自動調炮,美軍損失率還得再提升十倍。
哪怕美軍情報機構也認為是vt引信帶來的慘痛損失,實則是誌願軍藏在某個隱蔽山洞裡的高性能電子管計算機在充當幕後黑手。
這玩意在當前確實是改變戰場形態的bug級存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美軍不敢隨隨便便跑到誌願軍頭頂來轟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