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好的父母,還偏偏是他的父母,他是何其有幸,什麼攘外必先安內問題都無憂了。
先一步速度站起來的顧文軒未語先笑的,一見馬珊走近,他便翹起大拇指,連道未嘗已見色香俱全。
出師了,長姐。
顧二郎聽了搖頭而笑,就你大嫂近來學廚藝的勁頭,再誇,你大哥逃不了又要幫媳婦“試毒”了。
目送馬珊說著孩子還在寶丫院子的轉身離開,劉氏也沒多待,聽老兒子說等明早再去老院請安便隨後出去。
出門有些時日,歸來不去一趟老院說不過去,不管心裡怎麼想,禮數要儘到,既然老兒子心裡有數,她便安心了。
索性,騰出地給他們爺仨好好嘮嘮,她也要去老閨女院子瞅瞅,等孩子們吃完了剛好一起走動一下去西院坐坐。
陪三丫嘮嘮,也好讓三丫覺得日子過得快些,老悶在屋裡,是悶得慌,也就三丫是個坐得住的性子。
外頭熱鬨了。
不說集市這頭,河西那頭就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人,還有村裡織布坊那頭把姑奶奶們都招回來了。
“……走親戚多的,也就三丫坐月子,不然多的是親戚上門,就這樣子,還是我和你娘爹不是每天在家。”
無獨有偶的。
和劉氏離開時的想法差彆不大,飯桌上顧二柱說著說著也說起了老兒子不在家期間村子裡有多熱鬨。
其實他不說,顧文軒也能想象得出來,誰家不想女兒孫女免費學一門織布手藝,正好有此機會,再不回娘家?
腦子進水了。
“現在是大嫂去織布坊那頭,還是寶丫?”
“寶丫。”
顧文軒想也是如此,就算他媳婦兒三顧茅廬懇請大嫂出麵管理織布坊,他大哥都會給暗中破壞掉了。
“你大嫂對細活沒耐性,何況還要學算賬。這賬還不像自家賬目,就是算錯了反正不是便宜外人。”
好有道理!
說的家裡缺了賬房一樣!
“再一個,我瞅你這讀書勢頭,咱們村子遲早留不住你小兩口,回頭還得我和你大嫂在家陪爹娘——”
“等等、等等!”顧文軒顧不上放下手上筷子,趕緊舉手打斷,“啥叫還得你和你大嫂在家陪爹娘?
你還想咱兩兄弟分兩地,咱爹娘隻能挑一個兒子過日子?我真要往後搬走住哪兒,你還想留下來?
想啥美事兒?咱爹娘隻有你我兩個兒子,你忍心讓咱爹娘為難,舍得讓你弟我一人在外獨木難支?
不管你多大歲數,休想咱一家人分開。不和我共退共進,你還是我大哥?爹,揍他,你大兒子犯傻了!”
“你才犯傻。”
“嗨,想打架?”
“這不,你又犯傻了。明知打不過你,我乾嘛還和你打架?不信你問爹,爹你說,我兩兄弟到底誰犯傻了?”
顧二柱哈哈直笑,絕口不提到底是哪個兒子犯傻,有這份心是好的,隻怕等真有一個兒子搬走那天,身不由己了。
好多事情,不是想咋樣就咋樣的。樹大分杈、人大分家,兩個兒子再咋兄弟情深,下麵還有孫子一代人呢。
他可不敢奢想如老兒子所說的一般,不管大兒子多大年紀,兩個兒子還不分開,不要捆在一起乾嗎?
各有各的路要走。
要能到孫子一代,他們堂兄弟之間還能相互扶持都很好了,何苦還非得一大家子攪在一起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