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不許,駁回。
衛繼嗣再上書。
女帝不應。
又上書。
如此連續三次,才遲遲批下一個在衛氏眾人眼裡珍貴無比、皇恩浩蕩的“準”字。
江州道行軍大總管官職未奪去,然而衛繼嗣卻灰溜溜返回了洛陽,
此前準備好的兵馬糧草,全部畢恭畢敬的轉交給即將上任的老將軍秦競溱。
至於這位魏王“悉心”任命的征討大軍諸將們,自然是各回各家,秦競溱當然不會任用前任的班子……
歐陽戎收到京城聖旨的時候,正在雙峰間,考察東林大佛的建造事宜。
聞訊不禁挑眉。
秦競溱,秦老將軍,曾在高宗朝,二聖臨朝時期,征討東夷時,作為小將脫穎而出,乃三朝老臣,大乾……嗯,大周名將,征戰多年,在東夷積下累累軍功,前年去往江南揚州養病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
而且說起來,歐陽戎此前與這位秦老其實有過一麵之緣的……
至於女帝的其它安排,他倒不意外,唯獨讓離大郎擔任江州彆駕這個,倒是讓歐陽戎有些沉默。
所謂彆駕彆駕,其實最初是刺史出行時的陪駕的意思。
一州彆駕一般尋常州不設立,就算設置,也隻是讓離氏皇族的子弟兼任,算是名譽頭銜,不過現在大周朝,女帝姓衛,衛氏子弟也開始享受這種待遇。
所以現有的天下各州的彆駕官職,都是離、衛子弟兼任,名大於實,
雖然在理論上,一州彆駕的地位在長史之上,刺史之下,但是早就沒有實權了,算名義二把手,實際二把手還是長史。
不過一州彆駕,算是擁有監管地方長官的權力,能約束本州刺史。
按道理,歐陽戎應該高興才對,離扶蘇擔任江州彆駕,能幫忙進一步約束王冷然。
不過女帝衛昭,此番不去加封潯陽王離閒,而是另辟蹊徑的封世子離扶蘇為江州彆駕,這隱隱釋放一種信號……
即使早就料到這一天,然而來臨之際,歐陽戎還是有些歎息:
“大郎這次算是走到台前了,被自家這位祖母關注,也不知是福是禍……”
至於他獲得的中軍大營長史新職。
歐陽戎抬頭,望著大佛安靜了會兒,少傾折身返回江州大堂。
他默默取出一本空奏折,平靜研墨,書寫了一封……
數日後,一封普通奏折飛抵了洛陽。
很快,一條小道消息從皇城內的鳳閣悄悄傳出。
歐陽良翰以輔助潯陽王造像事務繁瑣、自身能力不足為由,請辭江南道行軍大營長史官職,請求陛下重新選定良才,或是讓秦老將軍自己推薦用得順手的人才,避免磨合時間。
請辭之言,情真意切,無比認真。
朝野側目。
津津樂道。
女帝默許。
也不和歐陽良翰拉扯什麼三辭三讓。
當然,敢直接請辭,歐陽戎想必也不是刷清名。
畢竟刷清名這種事情,你得是親王宰相、股胘之臣或天子親信才行,區區小官還敢拿天子來刷清名,萬一天子直接允許了辭官,再也不理你,何處哭去。
所以這個節骨眼,歐陽良翰這番舉措,意思很明顯,真的請辭。
這種“勞苦”卻“功高”的美差給你,去賺軍功、分蛋糕都不要?
這不禁讓朝堂上少部分原本看不順眼歐陽戎的官員另眼相待,好像確實不是賣直養名之輩……
於是,此熱門職位空懸,由隨後到任的江南道行軍大總管秦競溱自行舉薦……
歐陽良翰依舊擔任江州長史,協助潯陽王造像,同時作為江州官員,還要輔助新任主官的征討大軍,算是免費打工。
多事之秋,風波稍歇,人心才漸定。
今天接待遠朋,忙了好久,不舍請假,嗚嗚嗚這章短了點,稍微偷懶一下,明日如常,抱緊好兄弟們or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