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了。”
善導大師問:
“明府可有話要對老衲說?”
歐陽戎看了眼老僧:
“大師何出此言?”
善導大師一身紫金袈裟,手持上品佛珠,含笑而立,一副高僧風範。
他沒有回答,換了個話題:
“明府提前讓人送口信,不準備齋院,是要和阿青施主家一起住在三慧院嗎?”
“嗯。”
“明府是拂曉登山的吧,入寺後去過三慧院沒?”
“去了,行李放在院中。”
善導大師徐徐撫須,感慨道:
“阿青施主見到明府,定然開心。”
“阿青不在,聽芸娘說,她昨日去了梅鹿苑打掃,是在山下過的夜。”
“沒事,明府晚上就能見到阿青施主了,她每次回來,還會給秀發他們帶些山下小零嘴,有時候還會幫寺裡老僧縫補僧袍……真是良善賢惠。”
歐陽戎安靜走出大殿,善導大師緩緩跟隨,講了些阿青一家的事,例如柳母病情的康複。
歐陽戎默默傾聽,某刻,他突然回頭:
“我想去淨土地宮看看。”
善導大師當即點頭:
“請隨老衲來。”
經過歐陽戎身邊時,老僧低頭看了眼他手裡提著的糕點盒,歎息一聲:
“阿彌陀佛,秀真在地宮許多年了,寺裡不少師兄弟都忘了他,難得明府有這份心,還記得他。”
歐陽戎看了看老僧背影,沒有回話。
二人一路來到悲田濟養院。
濟養院作為歐陽戎主持的仁政,在他離任後,依舊被刁縣令嚴格貫徹,切實收養可憐殘疾老幼。
歐陽戎跟著善導大師默默穿過院子,來到後院枯井前,
三年時間過去了。
後院這邊沒什麼太大變化,隻是綠意更加盎然了些。
井口依舊用高高的石欄杆圍住不變……自從那年那日年輕縣令與三兩病人夜深落井後,東林寺便加強了防護。
二人在井口前停步,剛放下梯子,歐陽戎回頭製止了善導大師下去:
“大師去忙吧,留個梯子就行,我自己下去逛逛。”
“好。”
善導大師欲言又止。
“大師還有何事?”
“明府,燃燈廟會您……”
歐陽戎此刻一改此前口風:
“我就不去了,大師也莫宣揚我在東林寺靜養。”
善導大師看了看青年有些平靜的臉色,不動聲色的點頭:
“老衲明白了,明府一人前來,確實是喜靜的……老衲會讓寺僧們離三慧院遠些,往日早課繞道,不去叨擾,明府好生休息,有何吩咐可以通知秀發或老衲。”
歐陽戎突然道:
“準備一套普通僧衣,新舊無所謂,或是寺中香客長工們的衣服,也行,今天備齊,送去三慧院。”
善導大師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年輕刺史。
視線落在了他這一身洗得發白的青色儒衫上。
善導大師緩緩點頭:
“老衲明白了,明府既然是靜修,一切從簡,那老衲也有個建議。”
“什麼。”
“每日敲鐘一百零八下,早晚各一次,破除煩惱,明心見性。”
歐陽戎垂目,片刻後,他點頭。
善導大師施施然離去。
歐陽戎下了地宮。
來到起身走來、勸誡他彆去上麵地獄的木訥僧人身旁,席地而坐,打開了食盒。
將幾盤糕點擺出,攤手示意。
“不是喜糖,不知大師將就著吃,下次一定。”
秀真興高采烈的坐下,大快朵頤。
歐陽戎撐著下巴,出神許久。
少頃,他站起身,走向了北麵石壁,撫摸牆上的壁畫。
他手臂探入牆中,暢通無阻。
緊接著是身子,在埋頭乾飯的秀真麵前,直接走進了畫壁。
金光纏繞他全身。
不過旋即,他又從牆中走出,輕輕搖頭。
壁畫的後方並沒有雲夢澤。
探查無果,他放棄走出。
從穿牆到回到,約莫三息,金光劍氣消散。
這金光劍氣是【文皇帝】多變的鼎劍神通之一,屬於防禦性質的那一種。
歐陽戎發現借助金光,不僅可以全身虛化如泡影,還能部分部位虛化為泡影,還有他接觸的物體,例如衣物也行,能承載劍氣。
歐陽戎目前使用起來還有些生疏,還在摸索。
歐陽戎轉身,回望空蕩蕩的地宮。
不知想些什麼。
秀真還在埋頭吃著糕點。
歐陽戎閉目,進入功德塔。
瞧了眼小木魚上方的青金色字體。
【功德:三千二百一十八】
從那天告彆問路的遠行僧人後,功德又驚喜式的爆漲不少。
不過這一回,歐陽戎總算是清楚了最近爆漲的這部分功德的來源。
是裴十三娘主持的潯陽石窟……他不禁想起當初稟告時欲言又止的美婦人,原來她當時想說的是潯陽石窟有些搶手。
一整天時間,歐陽戎都待在地宮內,直至傍晚,才離開地宮。
孤影西行,獨上鐘樓,撞鐘一百零八下,一聲接一聲。
爾後,在落日餘暉下,轉身下樓。
他孑然一身,返回三慧院。
遠遠望去,三慧院中有一盞燈火在堅持等待,院中傳來飯菜飄香。
臥床老嫗、年輕婦人都在門前等待。
歐陽戎看見門檻上坐著一位手撐下巴、望眼欲穿的清秀少女,見他進入院子,她蹦起身來,直奔向他。
“阿兄!”
是阿青。
許久不見。
歐陽戎有些不知道如何開口。
見到撲來的清晰少女,下意識的張開懷抱。
阿青來到身前,卻又刹車停步了,隻是仰頭看著他,踮腳後,又輕輕跳了一下,比劃了下歐陽戎與她的個頭。
阿青笑容燦爛:“阿兄沒高,是瘦了。”
歐陽戎無奈的摸了摸她腦袋:
“阿青倒是高了,果然女大十八變。”
“瘦了,衣服也得做小一碼,算了,晚上再給阿兄測量。”
阿青兩手抓起歐陽戎袖口,把他拉進了主屋。
映入眼簾的,是一桌熱騰騰的家飯。
柳母、芸娘在一旁坐下,噓寒問暖。
阿青眉歡眼笑,跑去打飯,塞進他手裡。
歐陽戎單手端碗,緩緩坐下,聽著三人笑語,埋頭默然扒飯。
一如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