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貨郎林深!
“垃圾”也是一門生意。
這些在大唐,一文不值,隻會被百姓們拋棄的東西,在那些異邦的商賈眼中,卻是白花花的銀子。
甚至來說……
對於絕大多數的商賈們而言,他們更傾向於做“垃圾”的生意,而不是從如意超市這邊平價購買物品,而後帶回自己國家裡,再高價賣出。
如意超市的東西是好東西。
但這些好東西,一般來說,隻有大唐境內的百姓們才能夠享受的到。
異邦的人想要享受這些東西,就隻能依靠商賈從大唐帶回來。
當然,除了異國的人之外,還有一批人,也很難享受到如意超市帶來的生活品質方麵的提升。
那就是流匪。
無論是大唐的流匪,還是大唐外的流匪,他們都很難以一種正大光明的身份,去如意超市購買這些東西。
對他們而言,最好的一個辦法,那就是搶劫那些異邦的商賈。
也正是這個原因,異邦的商賈們做生意的時候,也都是心驚膽戰。
直到,某一個商賈,嘗試著帶了一些大唐沒人要的垃圾回去之後,突然發現,這些垃圾在他們的國家也都十分的有市場。
如意超市的包裝,看起來平平無奇。
並不像後世那樣會印著很多花裡胡哨的圖案,隻在一個小小的部分,印著一行商品的名稱、口味。
略作清洗之後,就是乾乾淨淨的材料。
帶回自己的國家之後,這些東西,就會被那些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們,打造成首飾、裝飾,甚至能夠做成衣服。
那些碎了的玻璃渣子,也能被打磨成價值頗高的首飾。
模樣還是很好看的。
隻是這些東西,在大唐並沒有市場……
以往在大唐,這些透明、純澈的首飾,是最有價值的。
可現在……
誰知道這些東西,是真的水晶寶石,還是從如意超市低價買來的玻璃杯、酒瓶打磨成的東西?
可異邦的姑娘們心裡還沒有這些概念,她們喜滋滋的用著這些“垃圾”二次處理後打磨成的首飾。
一隻用碎玻璃片打磨成的簪子,就能夠賣出二十兩銀子的高價,甚至比一整隻玻璃杯的價格,還要貴出數十倍。
一隻在大唐沒人會要的魚豆腐外包裝,都能賣出五百文到一兩銀子的高價。
賺的不少,而且幾乎沒有成本。
最關鍵的是,安全。
不會有流匪對這些難處理的垃圾有興趣,看見臭烘烘一團之後,了不起丟下幾個胡姬,他們這群人就不會有性命之憂。
可以說,這些大唐的“垃圾”,已經成了這些商賈們發家致富的“財寶”。
如今鬨出來這麼一條政令。
就是斷了他們的財路。
東市,一家胡人開的餐館裡。
幾個臉上明顯有濃濃異域色彩,穿的五顏六色的商賈們簇擁在一張小小的桌子上,他們現在一臉愁色。
他們赫然就是整個長安城裡,垃圾生意做的最大的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