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貨郎林深!
雖然說,階級這個東西,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存在的一個東西。
可在大唐這個時代。
階級並非是那麼不容易跨過去的東西。
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遠沒有被曲解稱成後世的那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鬼樣。
上至皇帝,下至大小官員,對自己的口碑都極為看重。
在這個時代。
是常有那種官員沒做好,被老人遇見,追著痛罵的事發生。
所以怎麼在百姓的眼中成為一名好官,也成了一門學問。
甚至不少地方的父母官,整日研究、琢磨的就是這麼些個東西。
想要當一名口碑好的官員可不容易。
除了政務要做到麵麵俱到之外,更主要的是,能夠在百姓眼中留下什麼印象。
有人大貪大汙在百姓眼裡卻是一副聖人模樣,諸如後世的張居正,便是在此道上的好手,可有人勤儉節廉,卻不被人所知。
能夠在百姓口中有一個好的口碑,這都是無數大唐官員們,一直所追求著的一件事。
他們絞儘腦汁、想儘了辦法。
不同的事由不同的人來做,給百姓留下的印象也不儘相同。
魏征、杜如晦他們騎自行車上朝,能落得一個節儉的名聲,不代表他們這些人也會落得一個節儉的名聲。
可他們若不這麼去做。
那麼他們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好名聲,說不定大多數人都開始騎自行車上班的時候,他們這些還繼續坐馬車的,就會落得一個“奢靡成風”的評價。
哪怕一輛變速自行車,需要一千兩銀子。
而一輛普通的馬車,隻要一百多兩銀子。
可給人的印象就是不一樣。
出於這樣的原因,朝中的官員們終於意識到,自行車這種東西,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東西。
一窩蜂的,便偷偷派出人,去如意超市競價這些變速自行車。
鄭麗琬也很清楚這些人競價自行車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所以也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去宣傳競價……
尋常百姓倒是也有對變速自行車感興趣的,但是一問價格,一千兩銀子的價格就把他們勸退。
哪怕是商賈……
都紛紛選擇了五兩銀子一輛的木製自行車。
也有些不差錢的,準備投錢競爭一下,但是從超市員工這邊打聽來的,競價這些自行車的最次都是從五品的官員,就斂收起了自己的這個小心思。
三天的競價時間過去。
最便宜的一輛自行車,都賣出了一萬八千兩銀子的高價,而最貴的一輛價格,則是賣出十一萬兩千三百五十兩銀子的價格。
饑餓營銷是一門很有用的手段。
當鄭麗琬清算變速自行車的銷售額時,看到這樣一筆龐大的數字,不禁有些感慨。
如果不限額的話,哪怕消耗乾淨長安勳貴的市場,除非是賣出一萬一輛的高價來,否則連這第一個月的銷售額都比不上。
自行車給大唐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鄭麗琬整理好東西,推開窗,從二樓往下看,東市熙熙攘攘,人群往來中,有不少人已經學會怎麼騎車,小心翼翼的在街上騎行著。
但大多數人都還沒有學會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