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搖搖頭。
他的政治頭腦要比薛仁貴更好一些,也能看明白,林深讓薛仁貴帶上這麼多火藥的用意,和幾百萬兩銀子相比,把周邊所有國家的信心打下來,要更加值得一些。
李治問道“我聽說,大唐朝堂上,是預備一個月的時間,把契丹給拿下來?”
薛仁貴點了點頭。
李治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師兄來時,就已經用了將近七天的時間,回去又要用七天左右。”
“我們隻有半個月的時間,還真是有些緊湊。”
說著,他一頓,轉頭問道“師兄,輿圖你有帶來嗎?”
薛仁貴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治。
他預想中的一個月時間,是從開戰到結束戰爭,隻用一個月。
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師弟,口氣竟然還要大上幾分,把他來回所用的時間,都算在了這一個月的時間裡。
見薛仁貴遲遲沒給出反應。
李治疑問了一句“師兄?”
薛仁貴忙點頭“帶了,帶了。”
說著,他朝身後招了招手,一名將領打扮的人,便從行囊中取出一張羊皮紙,在他們麵前的桌子上鋪展了開來。
自然不是什麼詳細的輿圖。
隻是大致畫了契丹國境,用朱筆繪出了,各處關鍵關口、城池所在的位置。
而今的契丹隻是一個小國。
國境內,不過隻有三座像模像樣的城池。
首都為葦甸,是他們國家最繁華的一座城池,也坐落在契丹國境內深處。
而與範陽緊挨著的一座城池,便是一座名為“廣義”的城池,規模不大,甚至還沒範陽來的繁華。
但是近水、靠山。
也是契丹國境內,最重要的一個關口。
李治伸手,在輿圖上一抹,手指自然就落在了廣義這座城上“今夜突襲,把這座城池拿下,師兄以為如何?”
薛仁貴點頭“自無問題。”
李治又問道“船隻順水而下,火炮突襲”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薛仁貴打斷“師弟有些太過於天真了,我大唐的船隻、火炮早就揚威天下,你覺得契丹會不防著我們這一手?”
李治皺起眉頭“那火炮該如何運輸?”
薛仁貴笑了一聲“火炮的運輸沒師弟想的那麼麻煩,話說兩地之間的距離多少?”
李治下意識回道“兩地間,大約百七裡路。”
一百七十裡。
薛仁貴抬頭看了眼天色,在心中估算了一番“那再過一個時辰出發吧,第二天晚上便能趕至那個廣義城下”
聽到薛仁貴如此肯定的回答,讓李治鬆了口氣。
與此同時。
契丹,廣義城內。
一股子肅穆的氣氛,幾個狹眼翹眉的契丹人,圍坐在一張桌子前。
其中一人說道“探子來報,大唐的軍隊已經趕至範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