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自顧說著下去“昨日漲價,百姓倒還沒有多少反應,可我已經預見了他們的未來——他們再也買不到一錢銀子的胭脂。”
“因為所有的胭脂鋪都是如此,都是二十兩銀子,他們隻能掏出原本兩百倍的價錢,去買一盒胭脂。”
資本。
林深雖沒明說,但李世民的腦子裡,已經浮現出來這兩個,之前在林深嘴裡反複強調的兩個字。
這一切太有既視感了。
幾乎和林深說的一切都對應上了。
李世民沒有說話。
朝列中一個人站了出來,正四品黃門侍郎,王珪。
這人本是太原王氏的人,不過在隋朝年間受其叔父牽連,逃遁至終南山,自此和太原王氏便幾乎沒了瓜葛。
在此前林深同世家大族的事中,也不曾給太原王氏說過什麼好話。
因為他身份特殊,是李世民兄長李建成的老師,也算是一個有些本事的人,李世民這才一直把他留在朝廷中。
這是一個素來極安分的人。
沒想到今天卻跳了出來。
“臣以為楚王殿下有些言過其實了”王珪拱手,溫和有禮,“長安城中百姓生活日益變好,物價也是有所增長。”
“往日不過一文的炊餅,現在也要五文一個。”
“走販尚且能漲價,他們那些商賈又為何不能漲價?”
林深慢慢轉過身,冷眼看著他。
一點麵子都不給他,張口就是直直喝問道“他們給了你多少銀子?”
王珪臉色微微一變,正色道“楚王殿下這是何意,平白無故為何要冤枉於我。”
“臣不過是念國家稅收”
“那些商賈賺的越多,我朝廷的稅收也就越多,這不是一件好事?”
林深冷笑一聲,譏諷之色毫不遮掩“好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
王珪絲毫不讓“楚王殿下是否認可我的說法?”
林深搖搖頭“稅收與民生相比,孰重孰輕?朝廷要稅收是為何用,是為民生之用。若是百姓過不上好的生活,這稅收再多,要之何用?”
“和民生相比,這點稅收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王珪麵色一緊。
目光連忙越過林深,望向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開口說道“國庫充盈,自然也是有利民生的一件事。”
“各項建設,又豈能離得了銀子。”
“我想杜相、房相應當是深有體會。”
房玄齡微微一愣。
他本是吃瓜看戲,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是被拉下了水,他忙搖頭,十分堅定的說道“臣讚同楚王之說法,與民生相比,那點稅收並不重要。”
資本之說,房玄齡也是常聽林深、李世民說起。
他也知道
若是讓那些商賈掌握了市場會釀造成什麼樣的“慘事”,高句麗的情報可是他們中書省每日都要翻閱的重點項目。
要是真讓商賈把持了大唐的市場,那高句麗之今日,就是大唐之明日。
杜如晦也是一臉正色“臣附議,與民生相比,那點稅收並不重要。”
他兩人帶頭一說。
魏征也蹦躂了出來,正色道“沒錯,那點稅收並不重要。”
王珪臉色又難看了幾分,早在來朝會之前,他可沒想到這一幕——事關上千萬的國家稅收,竟無一人站在他這一邊
難道國庫充盈就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