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貨郎林深!
雖然這是朝廷的決議。
寫出這篇文章的也是李世民,但對百姓們而言,他們依舊覺得這是楚王殿下的功勞。
畢竟
他們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事務。
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曆了隋唐變更的百姓們而言,他們更加相信這種變化是由楚王殿下帶來的。
而不是李世民的本意就是如此。
大唐立國十多年。
改變,也就是從楚王殿下出現之後,才開始慢慢有的。
最簡單的一個佐證。
那就是已經成為了太子的晉王殿下,卻沒有回長安城,享受他身為太子後應該享受的榮華富貴,依舊還留在範陽,當一名合格的縣令。
那可是楚王殿下的徒弟!
再看看陛下的其他幾個兒子。
除了晉王之外,似乎也就隻有一個魏王、一個蜀王,還勉強看得過去,但是同李治相比,他們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總是差了些許的。
就如朝堂上所預料的那般。
這篇文章並沒有給大唐帶來多麼明顯的變化,隻是百姓更加的有凝聚力了。
救災工作也更加順利起來。
就連不少受災地區,因官員腐敗、饑寒交迫而開始鬨事的百姓們,也被這幾篇文章安撫下來。
一個把百姓放在最高位置上的朝堂
不過是出了幾隻害蟲罷了。
隻要把這些害蟲給按死不就可以了?
像這樣的朝堂若是倒了,誰還能保證接下來的朝廷會比現在的朝廷更好?
哪怕是再愚笨的百姓都清楚,恐怕不太可能。
救災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
雖然是災年。
但沒了往常遇見災年的那種恐慌。
大唐都如此,高句麗也免不了洪災,尤其它還是一個近海的國家,洪水對它的影響格外的巨大。
平壤,如意超市頂樓。
武珝麵無表情拆開一封信,這是從長安寄來的信箋,和以往的信箋有些不同,是林深親筆寫的。
信箋的內容不多。
武珝三兩眼看完,輕輕歎了口氣。
臉上也浮現出來一股複雜的神情。
一旁的侍女歪著腦袋看著武珝,眼裡有些驚奇,她還是頭一次在自家小姐身上,看到這麼人性化的表情。
她是武珝到高句麗之後,在這裡挑選、培養出來的侍女。
對大唐的了解並不算多。
在她的印象裡,自己服侍的這位小姐,向來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臉上一般不會有什麼神情。
偶爾會有,但也多是怒氣。
像是今天這樣的小女兒姿態還真是頭一回見。
是大唐的那位楚王殿下傳來的信箋?
武珝搖搖頭“長樂和殿下結婚了,鄭姐姐也是呢。”
她抬起手,捧著自己的腦袋。
“什麼時候才能輪得到自己?”
雖然這麼說有些不太合適,但人總得要考慮婚姻的事。之前武珝沒正兒八經的考慮過這件事,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考慮婚姻大事的“普通女人”。
但事實總要去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