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貨郎林深!
老漢走進來,慎重的瞥了林深一眼,開口用不是那麼純熟,帶著一絲飄飄然味道的官話問道“你就是楚王殿下哇?”
林深點點頭,忍住沒笑“對,我就是。”
老漢依然很慎重“你確定你就是哇,你不要騙我。”
林深清了清嗓子,神色堅定“這裡是長安,沒有人敢冒充我的身份。”
老漢頷首“那我就信你了喔。”
林深問道“你找我是有東西要給你?”
老漢重重點頭“是的,非常重要的東西。”
說著老漢把手裡的魚簍放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打開了蓋子。
林深探頭看過去。
簍子裡黃黃白白的一片,不是什麼醃臢物,而是一塊塊的結晶體。
“這是鹽?”林深遲疑著,問了一句。
老漢道“對咯,這就是鹽。”
得到肯定之後,林深探手從簍子裡撈出來一塊,它們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麼堅硬,反而脆得很。
拿到光下麵,也沒有在簍子裡看的那麼黃。
雖然也不是精鹽。
但是比市場上大部分的官鹽都要好上不少。
不遠千裡就是為了給自己送一簍子鹽?
林深眯著眼想了一下。
一簍子鹽而言,就算現在鹽價不怎麼便宜,也不至於大動乾戈,從千裡之外送過來,廣州可還沒和長安通車。
這可是正兒八經,用最傳統的方式趕過來的。
沒從林深臉上看到驚喜的神色,這讓老漢有些失望。
不過林深的下一句話,就把他給抻了回來“你是準備把製鹽的法子給我?”
老漢重重點頭,滿臉驚喜“對對對,你咋知道的哦,我就是要把製鹽的方法給您!”
鹽,是人體最需要的一種東西。
製鹽、鹽的流通,也是一個朝廷最為關注的東西。
不過大唐的製鹽方法很原始。
是“煮鹽”的方式。
不說產量低、耗柴量大,而且產出的鹽的質量也不夠好。
遠比不上這一簍子的粗鹽。
“楚王殿下,我跟你說哦,這法子是老漢兒子研究出來的,受到楚王殿下您那個塑料大棚的啟發,他就在琢磨,既然這個太陽有什麼哦,對,能量。”
“嘿,還真讓那小子琢磨出來了!”
“他弄了個什麼鹽場,就在那用太陽曬,一開始我們村頭的人都笑話他,要是曬太陽能曬出鹽來,那大海不早就乾了?”
“可沒想到最後還真是讓他給曬出來了!”
說著,老漢提起魚簍,一臉驕傲的晃了晃。
“俺尋思著,有這好方法就給官府唄。”
“但那狗日的不準,還準備拿這個方法去做什麼生意,哎喲喂,我祖上是造了多大的孽才生出他這麼個玩意。”
“這麼好的法子,不留著造福百姓,反而要賺銀子,這還是個人嗎?虧我小時候還把他送到私塾去讀書了。”
“懂得道理還沒我一個老頭子多。”
老漢歎了口氣。
“然後我跟他打了一下,他沒打贏我。我就想,送給官府不一定保險,說不定我兒子就會和官府的人私通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