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在發生了這件事之後,就立馬給在長安城的使館發書。
希望能夠得到大唐的庇護。在確定了會得到大唐的庇護之後,吐蕃才會開口,說自己不會和大唐斷交。
他們的想法很好,但很可惜,大唐並不會這樣去做。
大唐是高傲的,不會巴巴得率先向任何國家表示善意,那是舔狗才會去做的事。
大唐的底線就是隻有吐蕃表明了態度,建立了站在大唐這一邊,大唐才會給予庇護。
這讓在吐蕃的這些使臣很是頭疼。
這段時間他們跑斷了腿,見了不少在大唐位高權重的人。
希望他們能夠開口,能夠勸說大唐率先給予庇護。
但可惜沒有任何成果。
他們勸說不動任何一個人,大唐的觀點一如既往的堅定。
看起來最後的結果不會有任何的差彆。
但實際上這一前一後的順序,最終所蘊含的意味可謂大相徑庭。
大唐先開口說要庇護,吐蕃後再表態,主是大唐,次是吐蕃。主要是大唐在反對那些人,吐蕃是附庸。
吐蕃先開口說反抗那些人,大唐再說開口庇護。主是吐蕃,次是大唐,主要是吐蕃反抗。
這些國家得堅定不移的和大唐站在一起,大唐才能堅定不移的和他們站在一起。
“怎麼辦,就這樣回報回去嗎?”一名使臣歎了口氣,很是無奈地說道。
這種結果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哪怕他們沒有抱有,能夠說動大唐大張旗鼓的,說出庇護吐蕃這種話。
但覺得隻是請動大唐的一些軍隊駐紮在吐蕃,應該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可他們沒請動。
另外一名使臣同樣唉聲歎氣:“不然呢,我們還能怎麼辦?”
“提刀去皇城門口,大唐若不出兵,我們便自刎在宮門前?”
他這隻是一句笑話,彆人也不會把這句話當真。
這個時候他們要是做出來,哪怕一點威脅大唐的舉動,都無疑是在火上澆油。
“難道我們浪費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這麼無功而返嗎?”一個人似乎還有些不死心,“大唐明明有實力庇護我們,但為什麼偏偏還要我們率先表態?”
他的臉色有些猙獰。
吐蕃不像大唐那般強大,大唐不怕那些人,但他們怕。
屋子裡沉默了很久。
一個人突然開口:“我們似乎還有一個人可以去拜訪。”
“誰?”
“不應該吧,大唐四品以上的官員,無論文官武官,我們都拜訪了一遍啊。”
那人輕聲從嘴裡吐出來四個字:“楚王殿下。”
屋子裡的氛圍頓時輕快起來。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還有楚王殿下。”
“楚王殿下仁義聖潔,他一定會支持我們的。”
“隻要有了楚王殿下的支持,我看大唐還有誰再敢反對這件事。”
“我們有救了。”
一個人站起身:“我這就去寫拜帖。”
另外一個起身往門外走去:“我去準備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