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貨郎林深!
對於電影是如何動起來的,感興趣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大部分也僅僅隻是局限於了解一下,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會產生諸如路一平這樣的興趣。
稍微討論一下之後,就又重新討論回電影上了。
路一平離開的那家茶館裡。
因為他生的那一點波折很快就平息下去,讀書人們又開始討論起了電影的事。
一個人端起茶盞,看著另一桌上波斯人麵孔的異邦人,突然笑了起來“都知道高句麗人自大,常說什麼東西都是他們的,這次他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說,咱們這部電影是由他們的作品改編來的了。”
這一番話,引得一陣哄堂大笑。
另外一個人捧腹笑著說道“不過高句麗人能寫出來這樣的一篇故事,還真是讓人驚訝,那原文我尋過來看了。”
“雖然不及電影改編來的精彩,但也頗為不錯,在大唐都能算得上是上等。”
有人點頭,表示讚同“這個李東道的確是有些才華的。”
開口點評的那人愣了一下,有些疑惑“李東道?我怎麼記得這篇故事的作者,是一個叫做乞乞文支來著……”
他這個疑惑很快就被解開,對麵那人回道“他曾經是叫做乞乞文支,不過他因為仰慕大唐文化,給自己改了個名字。”
“原來如此。”
“他算是高句麗人中的異類了,還隻心屬大唐……”
拯救大兵張三這部電影,也是同時在高句麗上映著的。
它在高句麗引發的熱潮,甚至還要遠遠超過在大唐引發的熱潮。
彆的什麼都不要宣傳。
隻需要在邸報上印上這麼一句話——“大唐改編自高句麗的故事”,就足以讓高句麗的百姓、新興的資產階級勳貴們,如同飛蛾撲火一般的闖入到電影院裡來。
而且不同於大唐。
高句麗有許多的票販。
電影票倒賣這種事是禁不絕的,但在大唐很少見,偶爾會有在電影院門口賣票的,也多是自己有事,不能繼續看電影,但又不想浪費一張票,於是乎平價賣給想看電影的人,或者是一場小小的競拍。
可是高句麗,票販就多了許多。
他們有這個本事,但是他們沒敢將全部的電影票都壟斷下來——這是在高句麗的一個潛規則了,得罪了武珝夫人,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但他們手裡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電影票。
等電影院的那三分之二賣完,剩下的人還想要看電影怎麼辦?那就隻能高價從他們手裡購買電影票……
在高句麗三錢銀子一張的電影票,放在這些票販子的手裡,至少就要一兩銀子。
可就算如此,高價買票的人依舊是絡繹不絕。
武珝知道了後,都嘖嘖稱奇,然後派人去找到了那些票販人,從他們手裡要走了三分之二的銀子。
想要從自己的身上賺差價?
隻有“沒門”這兩個字。
電影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