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和玉器都是奢侈品。特彆是在宮裡,每年的需求量極大。若不是鄂貴妃極力推廣這兩項工藝,宮廷內每年要耗費很多銀兩。
在民間公推玉器雕刻和絲綢紡織,讓楚國的百姓得到了實惠。因此,鄂貴妃在民眾中深得人心。
然而,宮廷的鬥爭是不考慮民意的。以王後和鄭貴妃為首的一派總是不斷挑起事端。
等到丹尼公主長到7歲的時候,鄭貴妃再一次設下陷阱。
7歲的丹尼公主在母親鄂貴妃的指導下,用一塊精致的獨山玉,雕刻了一個墨綠色的小金蟬,取名“一鳴驚人”。
這塊玉器是丹尼公主的作。雖然雕刻的工藝有點兒稚拙,卻也十分可愛。簡潔的線條,畫龍點睛的造型,讓丹尼公主愛不釋手。
這是一個中秋節,君王和嬪妃們共同歡度佳節,大擺宴席,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丹尼公主在母親鄂貴妃的身邊嬉戲著。
靠近座位的鄭貴妃看到丹尼公主脖子上戴的一鳴驚人玉器掛件,急中生智地問道“丹尼公主的這塊玉是不是母親做的?”
“回貴妃娘娘,”丹尼公主童言無忌地回答道,“這是我自己親手雕刻的。”
兩個人的對話,將所有參加宴席人的目光聚焦到了那個一鳴驚人的玉器上。
尤其是君王,他特彆開心,看到可愛的丹尼公主,看到她佩戴的玉,便招手說道“丹尼,到父王身邊來。你可知道這一鳴驚人有什麼意義麼?”
丹尼公主看看母親的眼色說道“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哦,真乖。”父王誇讚道,“那你佩戴的玉可是最好的。”
王後跟著說道“丹尼公主佩戴的玉是最好的,人也是最聰明的。”
接下來是鄭貴妃煽風點火了。她陰陽怪氣地說道“丹尼公主佩戴的玉當然的天下最好的。一鳴驚人麼。”
君王聯想到天下最好的玉,順口若有所思地說道“天下最好的玉當屬丹陽的一對梅花玉杯。”
大家都在酩酊大醉中散了宴席。
楚國的君王心中複燃了奪得梅花玉杯的。經過了八年的緩衝,戰火從楚國的邊境燃燒到了丹陽城下。
這次的開戰,楚國君王的目的相當明確——奪得梅花玉杯。
丹陽子康經過了八年的休養生息,堅固的長城形成屏障。但是,畢竟在王國的實力上與楚國形成強大的懸殊。
血流成河,民不聊生。丹陽城的百姓危在旦夕。隻有一條退路,那就是束手就擒,將梅花玉杯拱手讓出。
隻有這個辦法方能解決暫時的問題。紅豆和白麗束手無策,再就是答應對方提出的條件。
子康哪裡能聽得進這兩位天外來客的意見。他畢竟是勇猛善戰的梟雄,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他像一頭猛獅一般披掛上陣,率領眾官兵像潮水一般湧出城門----
“勇士們,誓死保衛丹陽城!我們要與丹陽城共存亡。”子康揮舞著指揮的青銅劍,威風凜凜地呼叫著。
戰馬嘶鳴著,像發瘋的林濤一樣充滿著悲涼的氣氛。馬背上的子康呐喊著,左突右砍,殺入敵陣,大有“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氣勢。不到一袋煙功夫,就有七八個楚國兵士倒在他的青銅劍下。在他的率領下,官兵們殺聲震天,勇往直前。兩軍對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長槍短劍,各領。整個戰場先入混亂狀態----
由於勢單力薄,單憑個人的勇猛,已顯得寡不敵眾。子康儘管有以一當十的能力,可對方也不是吃素的。楚國四名將領將子康一人團團圍住。使子康的威力發揮不出來。格鬥到筋疲力儘的時候,他再也舉不動那柄敗陣的長劍。他的臣民們像山溝裡的臥石群一樣陳屍疆場。
楚隊大獲全勝。帶著勝利的笑容的楚王宣布子康隻能歸降,否則將殺他個片甲不留。子康無話可說,準備以劍自刎,了卻此生。在這緊要關頭,紅豆和白麗前來勸解。紅豆開導他說“何必呢?常言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嘛。再說了,丹陽的子民百姓需要生存,需要你來解救啊。”
是啊,為了子民百姓,子康不應該將自己的輸贏、顏麵放在第一,而應該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無可奈何地說道“紅豆先生,你說得對。那有什麼好的辦法呢?我可以放棄一切,隻要我的子民百姓能生活得更好。”
白麗看子康已經轉變了觀念,就進一步勸說道“要不,我和紅豆到楚王那裡交涉一下,看看時局有沒有扭轉的可能?再作決定不遲。”
子康覺得有道理,就派遣紅豆和白麗作為使者,去見楚王談判。
楚王見到子康派來的使者----紅豆和白麗,雙方進行了認真的談判。最後的通牒把焦點聚焦到了那對梅花玉杯上。
楚王同意用一座城池為代價來換取那對梅花玉杯,並答應做一樁和平共處的交易將子康收為楚王的義子戍守邊疆。
“你的意思是……”白麗再次重申道,“楚王,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隻要交出那對梅花玉杯,丹陽城還屬於子康所管轄。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就是說,一對梅花玉杯換一座城池。一切照舊。”
是的,楚王就是這個意思。紅豆和白麗回來後,將談判的結果告訴了稱作康。子康權衡再三,決定放棄梅花玉杯。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自言自語道“早知是為了這對梅花玉杯,何必大動乾戈呢?”他的想法是,隻要為了民眾的利益,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價。